[发明专利]自动驾驶级无人工干预自动安全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6511.0 | 申请日: | 202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6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韩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斌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51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驾驶 人工 干预 安全 充电 | ||
一款自动驾驶级无人工干预自动安全充电桩,具备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充放电的优点,此充电桩安装在车位尾部,采用安全性高的低压低速充电模式,具备低成本通用性和普及性特点,具备阻止车辆自燃扩散风险的能力。此自动充电桩需要充电车辆尾部充电口周围安装安全鱼标识,安全鱼标识起到挡雨水和辅助充电枪寻找充电口的作用,方便该车能用于自动化安全充电桩。此发明在相关单位个人都有利可图且不用担责任的人性前提下,能助力电动汽车迅速普及,助力完成国家节能环保战略目标。
技术领域
电动汽车发展的几个阶段:油改电萌芽阶段,国家补贴车阶段,现在国家补贴桩阶段;未来的以人为本阶段,未来以路为本阶段。
油改电萌芽阶段处于初步尝试,电动汽车基本都是从燃油车改装过来的,形态和思路都来自燃油车,少数人尝鲜使用。
经过国家补贴和电动汽车厂商的共同努力,目前电动汽车年销量达到了百万辆的量级,虽然取得了不菲成绩,但是为了补贴,目前的电动汽车主要是运营公司在运营,很少一部分能走入普通百姓家。虽然目前路旁充电桩越建越多,但是离以人为本还有非常大差距,普通消费着用着还不是很方便。
未来以人为本阶段,以人为本的核心含义就是消费者希望自家车位上有自己的专属充电桩,不用再开车到处找公用充电桩,因为公用桩车位要么被燃油车占了位,要么就是坏了不能用,开着电量岌岌可危的电动车满大街找充电桩是多么抓狂和令人不能接受的事情。广大消费者在自己车位上有专用充电桩的前提下是很乐意入手一台电动汽车的。如果这个充电桩是自动的且安全的,不用人工干预就能充电那就最好不过了。
未来以路为本阶段,普通道路两边随时可见安全充电桩,高速公路经过电气化改造后能边走边充,这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就是太美好了,想去哪里去哪里,停车加油的几分钟都不用浪废了。加上未来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在电气化高速上睡一觉就能到目的地,关键是车上的电还是满的,下了高速还可以任意开。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时,都需要人工手动把充电枪插入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冲完后手动把充电枪拔出。此种手动插拔充电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自动驾驶级无人工干预的汽车充电需求。
特斯拉电动汽车发明一款蛇形充电桩,不需要人工干预,充电桩的蛇形管能自动寻找电动汽车充电口,进行插入充电。但是这款科技感十足的充电桩只能用在特斯拉电动车上,它具有高压高速充电且不需要人工干预的强大优势。也具备价格高昂,不能普及和通用,安全性不高等劣势。
目前的汽车充电口还大部分根据汽油车习惯装在侧边后上部。由于电流不像汽油受重力影响,特斯拉的充电口明显朝后朝下移动了,理论上电动汽车的充电口可以安装在汽车的任何部位,而不会对充电造成实质性影响。
发明内容
一款自动驾驶级无人工干预自动安全充电桩,图1、图2、图3。此充电桩可配合自动泊车功能使用,具备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充放电的优点,此充电桩安装在车位尾部,采用安全性高的220V交流充电模式,具备低成本通用性和普及性特点,具备防止车辆自燃扩散风险的能力。
此充电桩所需充电口位置后移到车辆尾部中央位置距车辆底盘底面5CM 高处,使用220V电压,适合所有采用220V标准的电动汽车,具有通用性。汽车的充电口移到车辆尾部底侧后保险杠上,车牌中下部,我们取距车底盘底面5CM高处也就是比后保险杠底面高出5CM,开口超后;后保险杠的底盘底面根据车辆型号和胎压载重不同,距离地面约30-40CM;当汽车倒车入车位时车后底板向下压斜向调高板,调整充电枪高度和充电口一致,车辆后保险杠和车位尾部防撞栏平面接触时,充电口上方按压按钮按下打开充电口挡板,两侧斜向三角按压按钮按下控制充电枪挡板开启和充电枪连接外部电源,充电枪在充电枪电机带动下沿滑轨左右滑动寻找充电口插入,插入后充电枪电机待机,开始给电动汽车充电环节。
汽车的充电口移到后保险杠上不仅能满足自动化定点充电和手动定点充电,还方便未来加装尾部IW受电弓,使车辆在电气化高速上边行驶边充电,使电动汽车在电气化高速公路上获得无限的续航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斌,未经韩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6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