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桩有效
申请号: | 201922366984.6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3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巨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2 | 分类号: | E02D5/22;E02D7/22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林朝熙 |
地址: | 361026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木工程 组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桩,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桩体,且桩体的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空腔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柱,且螺柱的顶部连接有把手,所述螺柱的外侧的底端通过第一铰接座转动连接有活动臂,所述桩体的底部通过第二铰接座转动连接有旋转筒。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三组桩体呈等边三角形分布进行固定,固定效果显著增强,不会因为楼层的增高出现倾斜的现象,通过设置的把手旋转带动螺柱向上旋转升高,螺柱通过活动臂带动旋转筒向外扩张,从而实现对不同地基钻孔进行固定,液压推杆通过套筒对固定完成的旋转筒进行再次固定,使得固定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桩。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进步,部分地区逐渐城市化,所以很多地区高楼建筑逐渐增多,在建筑工程中桩是必不可少的器件之一,桩指把桩打进地里,使建筑的地基稳固,但现如今的组合桩随着楼层的逐渐增高逐渐变的不够稳定,不同的地基需要不同的组合桩才能够固定,所以导致成本增大,而且现如今的组合桩固定步骤较为复杂,降低建筑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桩,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面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桩体;所述桩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竖向贯穿的凹槽,所述桩体的下端面上转动连接有围绕所述凹槽均匀分布的若干旋转筒;所述旋转筒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的上部固定有液压推杆,且液压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有与空腔滑动连接的套筒,所述旋转筒靠近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铰接座;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的顶部连接有把手,所述螺柱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旋转筒数量相同的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通过一活动臂与所述第二铰接座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桩体的数目为三组,三组所述桩体呈正三角形分布在装置主体的外侧,每组所述桩体转动连接有三组旋转筒,三组旋转筒呈正三角形分布在桩体底部的边缘处。
优选的,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柱的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旋转筒与套筒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底部为圆锥体,且套筒与旋转筒的表面均设置有防腐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三组桩体呈等边三角形分布进行固定,固定效果显著增强,不会因为楼层的增高出现倾斜的现象,通过设置的把手旋转带动螺柱向上旋转升高,螺柱通过活动臂带动旋转筒向外扩张,从而实现对不同地基钻孔进行固定,液压推杆通过套筒对固定完成的旋转筒进行再次固定,使得固定效果更好,而且固定步骤较为简约,从而增大建筑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桩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桩体;3、旋转筒;4、活动臂;5、套筒;6、螺柱;7、把手;8、第一铰接座;9、凹槽;10、空腔;11、第二铰接座;12、液压推杆;13、外螺纹;14、内螺纹;1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巨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巨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366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导向机构
- 下一篇:一种工业循环水低排放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