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重夹芯建筑外围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7005.4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0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郑毅;李荣;罗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C2/26;E04C2/30;E04B1/62;E0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李涵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建筑 外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重夹芯建筑外围护结构,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的两个外侧面上设置有挂网,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的内部设置有预埋件;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保护层,包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的外围设置;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和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保护层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的所述两个外侧面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保护层中。本申请中的外围护结构实现了结构受力、防水、气密、保温、隔声、耐久等功能的集成,具有自重轻、承载力高、延性好、耗能能力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重夹芯建筑外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建筑技术快速发展,相应的对建筑材料的功能性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特别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目前,外围护结构需同时具备建筑装饰、结构受力、防水、气密、保温、防火、隔声、耐久等一系列功能要求。但目前工程材料的功能性相对单一,往往是每一种功能要求对应一种材料。如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CN107447876A公开了一种建筑墙体的保温系统,其包括混凝土墙体层,在所述混凝土墙体层的左侧砌筑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的左侧砌筑有发泡水泥板层,所述发泡水泥板层的左侧砌筑有抗渗防裂砂浆层,所述抗渗防裂砂浆层的左侧砌筑有墙面装饰层,该墙体中的发泡水泥板具有保温、防火的性能,其抗渗防裂砂浆层则具有防渗、抗裂的作用,可提高墙体的耐久性。但上述墙体具有的缺点是其不同面层的施工条件差异较大,从而会导致施工过程较为繁琐。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人们对于墙体功能要求的增加,就会导致构造部件越来越多,进而导致复杂的构造设计、繁琐费时的施工、难以保证的质量、较高的施工成本、更多的能源消耗和更少的可利用空间等问题。这种现象与当前建筑业所提倡的节能、低碳、节材、节地、施工简便等建筑材料发展理念相抵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未来建筑工程材料应向集成化、多功能一体化,功能结构一体化发展的观点,其最终目标是研发一种具有高度功能集成特征新型建筑外围护结构部件。针对这一目标,本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装饰保温一体化的保温材料、结构保温一体化的空腔砌块和保温型混凝土材料等。然而,这些新型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集成化水平仍旧相对较低,与实现高度功能集成化的建筑外围护结构部件相差甚远。且对于外围护结构,除了材料的设置,其不同层面间的连接结构也是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探寻一种集成程度高、结构稳定的节能低碳型建筑外围护结构,是本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集成化水平仍旧相对较低、施工过程繁琐的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集成程度高、结构稳定的节能低碳型建筑外围护结构,并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该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制造工艺。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重夹芯建筑外围护结构,包括: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在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的两个外侧面上设置有挂网,在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的内部设置有预埋件;
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保护层,包裹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的外围设置;
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和所述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保护层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的所述两个外侧面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保护层中。
在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的芯材和包裹在所述芯材外部的纤维层之间还设置有气凝胶层。
所述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保护层设置有多块,每相连两块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缝隙垂直于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的外表面设置.
在所述缝隙内填充有耐火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70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客车的底盘车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车箱内紧固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