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刮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17163.3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9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浩伦;杨世全;周金龙;张勋;魏开光;李清红;邓清明;季俊浩;赵军;岳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2/06 | 分类号: | E21B12/06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行业清除泥浆技术领域,是一种气体刮泥装置,其包括导管、配气室和气嘴,在导管的外侧固定有配气室,在配气室上设有进气孔,在配气室上沿圆周间隔分布有气嘴,气嘴的内端由配气室外侧依次贯穿配气室和导管外壁并延伸至导管内侧,气嘴与配气室相通。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其通过钻具从下往上移动,气嘴中吹出的空气与钻杆小于90°的接触会将钻杆表面的泥浆冲击清除,能代替井口人工刮除钻杆泥浆的工作,并能适应直径200mm到430mm钻具的除泥要求,因此不仅降低了工作强度,而且提高了刮泥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行业清除泥浆技术领域,是一种气体刮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钻井作业中为检查钻杆表面是否有损伤,必须清除钻杆表面粘附的泥浆。常见的清除办法是人工手持工具接触在钻杆表面进行刮除,这样就存在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刮泥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人工手持工具接触在钻杆表面进行刮除泥浆,存在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气体刮泥装置,包括导管、配气室和气嘴,在导管的外侧固定有配气室,在配气室上设有进气孔,在配气室上沿圆周间隔分布有气嘴,气嘴的内端由配气室外侧依次贯穿配气室和导管外壁并延伸至导管内侧,气嘴与配气室相通。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气嘴可包括气嘴外套、气嘴芯和气嘴堵头,气嘴外套固定安装在配气室和导管内,在气嘴外套内固定安装有气嘴芯,在气嘴外套和气嘴芯上均设有与配气室相通的孔,在气嘴外套外端固定安装有气嘴堵头。
上述气嘴外套外端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有气嘴堵头。
上述气嘴芯靠近气嘴堵头的一侧可设有闭气环。
上述每个气嘴的上下两侧均可设有气嘴护翼,气嘴护翼接近导管内侧壁的一端与导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上述气嘴的内端可呈倾斜向下状。
上述导管的上方可固定安装有挡泥伞,导管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钻井导管。
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其通过钻具从下往上移动,气嘴中吹出的空气与钻杆小于90°的接触会将钻杆表面的泥浆冲击清除,能代替井口人工刮除钻杆泥浆的工作,并能适应直径200mm到430mm钻具的除泥要求,因此不仅降低了工作强度,而且提高了刮泥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截取一部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气嘴护翼,2为导管,3为配气室,4为气嘴外套,5为气嘴芯,6为闭气环,7为气嘴堵头,8为挡泥伞,9为钻井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71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位胀套
- 下一篇:一种修边机用吸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