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化火炬凝液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9254.2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6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徐超;徐红雁;沈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谊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32 | 分类号: | C10L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38312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化 火炬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化火炬凝液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火炬系统,所述火炬系统上设置有排放气总管,所述排放气总管与相对应的分离罐相连通,所述分离罐上设有第一排液管,且第一排液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离罐进行产生火炬凝液,再通过第一排液管集中排入火炬凝液池中,同时火炬凝液在第二排液管和火炬凝液泵的作用下进行集中排放,水质氨氮检测仪对排放的火炬凝液中的氨氮含量进行检测,当氨氮含量高于限位值,通过第一分流管进入煤气化装置用来制取煤浆,从而避免氨氮含量高的废水对废水处理系统的危害,降低了煤浆制取对新鲜水的使用,即起到节约用水的效果,也降低公司废水处理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化火炬凝液回收利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气化火炬凝液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煤化工生产装置的火炬系统主要是燃烧可燃性气体和放空不可燃性气体。这些气体在火炬头部燃烧或放空前要经过气液分离器和分液罐进行气液分离,分离下来的液体主要为氨氮含量较高的物质,这些物质外送到废水处理厂进行微生物处理。
废水处理厂采用的是微生物处理技术,氨氮含量较高的物质对微生物的生产构成较大威胁,会导致微生物大量死亡,从而影响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废水处理系统瘫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化火炬凝液回收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气化火炬凝液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火炬系统,所述火炬系统上设置有排放气总管,所述排放气总管与相对应的分离罐相连通,所述分离罐上设有第一排液管,且第一排液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分离罐通过所述的第一排液管与火炬凝液池相连通,所述火炬凝液池内安装有液位计,所述火炬凝液池上安装有相连通的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二排液管上分别安装有火炬凝液泵和水质氨氮检测仪,所述第二排液管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分流管上安装有第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排放气总管和分离罐设置数量分别为1-4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管径与第二排液管管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内均安装有流量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流管与水煤浆气化系统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流管与废水处理厂系统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火炬系统通过分离罐进行产生火炬凝液,再通过第一排液管集中排入火炬凝液池中,同时火炬凝液在第二排液管和火炬凝液泵的作用下进行集中排放,水质氨氮检测仪对排放的火炬凝液中的氨氮含量进行检测,当氨氮含量高于限位值,通过第一分流管进入煤气化装置用来制取煤浆,从而避免氨氮含量高的废水对废水处理系统的危害,降低了煤浆制取对新鲜水的使用,即起到节约用水的效果,也降低公司废水处理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火炬系统,2、排放气总管,3、分离罐,4、第一排液管,5、第一阀门,6、火炬凝液池,7、液位计,8、第二排液管,9、火炬凝液泵,10、第一分流管,11、第二分流管,12、第二阀门,13、第三阀门,14、流量计,15、水质氨氮检测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谊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谊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9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