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客流监测预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0782.3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9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何帆;王凤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7B15/04;G07C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孔垂烛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站台 客流 监测 预警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流量监测系统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客流监测预警系统,人体识别摄像头的输出端电连接有计数器,计数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初始值设定模块,初始值设定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检测对比模块,检测对比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有高峰值、标准峰值与低峰值,通过检测对比模块可以将计数器对乘客流量计算的数值与高峰值、标准峰值与低峰值进行对比,得到站台内乘客的数值处于哪个峰值,进而有效的提高站台内工作人员观测乘客数值的精准度,且使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的观测处站台内乘客数量的状况,当处于高峰值时,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对人群进行疏散,从而避免乘客过多造成的拥挤、踩踏与恐慌,有效的提升了乘客出行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流量检测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客流监测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交通需求急剧增长,轨道交通里程越来越长,成为大部分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当轨道交通车站修建好后其占地面积,乘客的最大容纳量也就已经确定了,如今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乘坐轨道交通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这给传统的轨道交通带来很大的考验,很多乘客购票进站后会出现长时间上不了车的情况,这大大影响了乘客的正常出行,影响乘客的心情,而乘客间的拥挤摩擦,也有可能引起矛盾,造成事态的升级,给轨道交通带来负面影响。
乘客从站厅到达站台候车,站台的面积有限,如果是运营高峰时段,到达站台的乘客数量远大于离开站台乘客的数量,城市轨道交通就有可能发生大客流的突发事件,造成乘客间的拥挤、踩踏、恐慌,轨道交通的安全出行得不到保障,影响到轨道交通整条线路的运营带,因此亟需一套轨道交通站台客流监测预警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客流监测预警系统,具备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可以快速对乘客进行疏散、减少用户的选择时间与可以预防乘客过多带来的影响或二次事故等优点,解决了当站台的乘客数量远大于离开站台乘客的数量,城市轨道交通就有可能发生大客流的突发事件,造成乘客间的拥挤、踩踏与恐慌,轨道交通的安全出行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客流监测预警系统,包括人体识别摄像头,人体识别摄像头可以判断出经过站台的乘客是要进入站台还是离开站台,以此来监控站台内乘客的流量,人体识别摄像头的输出端电连接有计数器,计数器可以对人体设别摄像头识别的乘客流量进行计算,并对进入站台内的乘客进行加法运算,对离开站台的乘客进行减法运算,计数器的输入端与人体识别摄像头的输出端进行电连接,计数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初始值设定模块,初始值设定模块的输入端与计数器的输出端进行电连接,初始值设定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检测对比模块,检测对比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与初始值设定模块的输出端与输入端进行双向电连接,检测对比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有高峰值、标准峰值与低峰值,高峰值、标准峰值和低峰值与检测对比模块进行双向的电连接,检测对比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有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检测对比模块的输出端进行电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闸机控制电路、自动售票机控制电路、自动扶梯控制电路与车控室报警电路,闸机控制电路、自动售票机控制电路、自动扶梯控制电路与车控室报警电路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进行电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LED显示控制,LED显示控制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进行电连接,LED显示控制的输出端电连接有转换模块,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LED显示控制的输出端进行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闸机控制电路可以控制站台的进站闸机与出站闸机,并通过微处理器传输的信息可以启动或关闭闸机的电路,使闸机停止工作,且通过微处理器还可以将进站闸机与出站闸机进行转换,将进站闸机转换为出站闸机。
优选的,所述微处理器可以接收检测对比模块进行对比后的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未经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07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效镜头
- 下一篇:慢提拉装置及硅片清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