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流损蝶阀阀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0343.2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3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金鑫德;杨庆林;任艳青;屈怀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迈克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侯德玉 |
地址: | 250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流损蝶阀阀瓣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流损蝶阀阀瓣结构。一种低流损蝶阀阀瓣结构,蝶阀阀瓣上、下两端设置上轴孔和下轴孔的部分呈台阶式结构,呈台阶式结构蝶阀阀瓣上端设置上轴孔的部分为依次自上而下连接并一体成型的A圆柱体、圆台体、B圆柱体、球台体;呈台阶式结构蝶阀阀瓣下端设置下轴孔的部分为依次自下而上连接并一体成型的A圆柱体、圆台体、B圆柱体、球台体。本实用新型蝶阀阀瓣在蝶阀全开后,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前提下,流通面积占蝶阀通径面积之比比例提高为63‑66%,本实用新型蝶阀阀瓣流通面积占蝶阀通径面积之比提高5‑10%;流体流通率提高5‑10%,流体流量损失降低2‑5KPa。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蝶阀的阀瓣用品,特别是属于一种低流损蝶阀阀瓣结构。
背景技术
流损即流量损失,又名摩擦阻力,流体通过蝶阀时,其流体阻力损失以蝶阀前、后的流体压力差各认证机构均有明确要求;目前,市面上的中线密封蝶阀阀瓣(阀瓣硫化)设计:如说明书附图1和说明书附图5,大部分均不符合认证标准要求。现有蝶阀阀瓣上、下两端具有的设置上轴孔和下轴孔部分多为横向切开的相似半个橄榄球形状,为保证蝶阀阀瓣设置上轴孔的下端部分和下轴孔的上端部分连接上驱动轴和下从动轴的机械强度,就要加大蝶阀阀瓣上、下两端的相似半个橄榄球形状设置上轴孔和下轴孔部分,同时也需要加大蝶阀阀瓣相应厚度,蝶阀阀瓣在蝶阀全开后,通常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前提下,流通面积占通径面积比例多为59-60%,影响了蝶阀流通率,造成流量损失。如何实现蝶阀阀瓣在蝶阀全开后,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流体流通面积占蝶阀通径面积之比比例,减少流体流量损失,提高蝶阀流通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流损蝶阀阀瓣结构。使用该低流损蝶阀阀瓣结构能实现蝶阀阀瓣在蝶阀全开后,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流体流通面积占蝶阀通径面积之比的比例,减少流体流量损失,提高蝶阀流通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流损蝶阀阀瓣结构,所述蝶阀阀瓣包括骨架铁件和骨架铁件外硫化橡胶,该蝶阀阀瓣上、下两端还分别具有设置上轴孔和下轴孔的部分,其特征是:所述蝶阀阀瓣上、下两端设置上轴孔和下轴孔的部分呈台阶式结构,呈台阶式结构蝶阀阀瓣上端设置上轴孔的部分为依次自上而下连接并一体成型的A圆柱体、圆台体、B圆柱体、被两个平行平面所截而夹在两平面中间部分的球台体;呈台阶式结构蝶阀阀瓣下端设置下轴孔的部分为依次自下而上连接并一体成型的A圆柱体、圆台体、B圆柱体、被两个平行平面所截而夹在两平面中间部分的球台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蝶阀阀瓣设置了骨架铁件和骨架铁件外的硫化橡胶,蝶阀阀瓣上、下两端还分别具有设置上轴孔和下轴孔的部分;蝶阀阀瓣上、下两端设置上轴孔和下轴孔的部分呈台阶式结构,呈台阶式结构蝶阀阀瓣上端设置上轴孔的部分为依次自上而下连接并一体成型的A圆柱体、圆台体、B圆柱体、被两个平行平面所截而夹在两平面中间部分的球台体;呈台阶式结构蝶阀阀瓣下端设置下轴孔的部分为依次自下而上连接并一体成型的A圆柱体、圆台体、B圆柱体、被两个平行平面所截而夹在两平面中间部分的球台体。本实用新型蝶阀阀瓣上、下两端设置上轴孔和下轴孔的部分呈台阶式结构;本实用新型蝶阀阀瓣设置上轴孔的下端部分呈两个平行平面所截而夹在两平面中间部分的球台体状结构,本实用新型蝶阀阀瓣设置下轴孔的上端部分呈两个平行平面所截而夹在两平面中间部分的球台体状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蝶阀阀瓣上、下两端具有的设置上轴孔和下轴孔部分为横向切开的相似半个橄榄球形状的结构,增加了本实用新型蝶阀阀瓣设置上轴孔的下端呈两个平行平面所截而夹在两平面中间部分的球台体状结构部分和下轴孔的上端呈两个平行平面所截而夹在两平面中间部分的球台体状结构部分连接上驱动轴和下从动轴的机械强度,相对于现有技术蝶阀阀瓣,相应减小了本实用新型蝶阀阀瓣上、下两端设置的呈台阶式结构上轴孔和下轴孔部分整体体积,同时也相应减小了本实用新型蝶阀阀瓣厚度;本实用新型蝶阀阀瓣在蝶阀全开后,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前提下,流通面积占蝶阀通径面积之比比例提高为63-6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蝶阀阀瓣流通面积占蝶阀通径面积之比提高5-10%;流体流通率提高5-10%,流体流量损失降低2-5 K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迈克阀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迈克阀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03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蝶阀阀杆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有防盗功能的蝶阀蜗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