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冷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22200.0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5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何姜江;周凯;彭德刚;唐茂平;吴浪洲;饶俊勇;袁多亮;薛江;陈蕾;严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5/12 | 分类号: | E04H5/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 |
地址: | 61002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冷却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冷却塔,包括塔基础,上下环梁和塔筒筒壁,所述塔基础包括环基,支墩和Ⅰ型斜支柱,所述环基横截面为倒T型,所述环基沿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若干支墩,所述支墩上端部设置有装配式Ⅰ型斜支柱,所述Ⅰ型斜支柱上端部设置有装配式下环梁,所述下环梁上端部设置装配式塔筒筒壁,所述装配式塔筒筒壁上端设置有装配式上环梁。本申请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主要构件可以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可有效减少混凝土工程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生物质电厂、分布式能源等小机组的小型装配式冷却塔,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然通风冷却塔在工业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近些年,国民对环保越来越重视,生物质电厂、分布式能源等小机组电厂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节能、环保优势的自然通风冷却塔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小机组冷却水量小,一般配备小型冷却塔即可,冷却塔淋水面积一般只有1000~3000m2。
自然通风冷却塔一般由双曲线塔筒、斜支柱、支墩及环基组成。自然通风冷却塔大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少数采用钢结构。由于受施工水平及施工机具等的限制,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大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环基一般采用矩形截面,混凝土工程量大。斜支柱一般采用人字柱、X字柱和I支柱,由于上述两种斜支柱均为复杂的三维空间倾斜结构,支柱及基座的几何尺寸复杂,模板工程困难,且施工时需要精确的临时支撑确保与壳体的连接,导致工程量变大,施工成本较高,I支柱几何关系简单,施工难度不大,但抗震性能不好,在工程中应用较少。塔筒为高耸薄壁结构,一般采用分层支模浇筑方式施工,混凝土浇筑和模板工程量大,每节混凝土浇筑后需要满足一定强度方能施工下一节模板,施工周期长,对施工技术要求高,稍有不慎,将会引发安全事故,丰城冷却塔事故就是由于混凝土强度不够提前拆模引起的。
为减少冷却塔造价,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有必要对冷却塔进行改进,来满足小型冷却塔的要求,以减少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减少投资,缩短施工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小型自然通风冷却塔混凝土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要求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主要构件可以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塔筒采用可回收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有效减少混凝土工程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冷却塔,包括塔基础,上下环梁和塔筒筒壁,所述塔基础包括环基,支墩和Ⅰ型斜支柱,所述环基横截面为倒T型,所述环基沿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若干支墩,所述支墩上端部设置有装配式Ⅰ型斜支柱,所述Ⅰ型斜支柱上端部设置有装配式下环梁,所述装配式下环梁上端部设置装配式塔筒筒壁,所述装配式塔筒筒壁上端设置有装配式上环梁。
本实用新型的环基横截面为倒T型,该环基一方面可以代替水池侧壁的作用,减少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环基钢筋混凝土承载力,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环基强度及刚度要求,Ⅰ型斜支柱和下环梁采用装配式结构,能够实现工厂预制,现场吊装,且Ⅰ型斜支柱几何关系简单,减少了现场模板工程,降低了施工技术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与此同时,塔筒筒壁与上环梁采用壁板拼装,减轻了塔筒自重,减少了下部基础的荷载,可大大减少下部斜支柱及环基尺寸,并可提高冷却塔的整体抗震性能。另一方面,减少了混凝土浇筑和现场模板工程量,可大大减少冷却塔造价,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安全隐患,缩短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环基与支墩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预埋钢板,所述第一预埋钢板与所述Ⅰ型斜支柱底部连接,所述支墩上浇筑有在所述Ⅰ型斜支柱安装固定后的后混凝土。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能够进一步增加Ⅰ型斜支柱与环基连接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22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晶片抛光后的存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英钟机芯装配改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