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浇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21981.1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8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冈锦华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48 | 分类号: | E01C19/48;E01C1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92 | 代理人: | 黄秋云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骨料 混凝土 浇筑 装置 | ||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浇筑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机体,机体内具有空腔,机体内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搅拌装置连接,驱动装置与排料装置连接,排料装置与搅拌装置通过管道连接。该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同时带动搅拌装置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并带动排料装置排料,避免混凝土沉淀凝结,提高了浇筑的混凝土的均匀性并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凝结后的强度,同时又可以控制每次浇筑时排放的混凝土的量,实现精细化施工,通过同一个驱动装置带动,节约电能并实现搅拌与排料同时进行,便于控制,操作简单,无需人工进行浇筑,节约了人力成本的投入,浇筑时更加均匀平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水、沙子、卵石及碎石等天然资源的最大消费者,现在正以每年80亿吨的速度消耗天然骨料,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废旧建筑物将被拆除,产生愈来愈多的建筑垃圾,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必须最大限度的增加对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因此再生混凝土骨料应运而生,再生混凝土骨料是将废弃混凝土块经破碎、分级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形成,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置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配置后需要浇筑到施工位置,现有的混凝土的浇筑是通过泵车通过软管将混凝土泵送至施工部位,人工手持软管的端部将再生骨料混凝土喷洒至浇筑位置,软管内充分混凝土而造成软管的重量重,在浇筑时混凝土喷洒的冲击力大,需要多人同时用力手持软管才能实现移动软管至浇筑位置并进行浇筑,劳动强度大,同时由于人工进行浇筑,造成每个位置混凝土浇筑的量不同,后期需要人工进行抹平,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浇筑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浇筑装置,包括机体,机体内具有空腔,机体内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搅拌装置连接,驱动装置与排料装置连接,排料装置与搅拌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圆锥齿轮A、圆锥齿轮B、圆锥齿轮C、转轴、齿轮及齿条,所述的电动机设在机体内,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圆锥齿轮A的输入轴连接,圆锥齿轮A与圆锥齿轮B的一端以90°轴交角啮合,圆锥齿轮B的另一端与圆锥齿轮C以90°轴交角啮合,圆锥齿轮C的输出轴与转轴的一端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齿轮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与排料装置连接,所述的圆锥齿轮B的输出轴与搅拌装置连接,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缸及搅拌杆,搅拌缸设在机体内,搅拌缸内设有搅拌杆,搅拌杆伸出搅拌缸与圆锥齿轮B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排料装置包括活塞缸、活塞及活塞杆,所述的活塞缸设在机体内,活塞缸内壁与活塞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活塞与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活塞缸与齿条连接,活塞缸通过管道与搅拌缸连接。
所述的搅拌缸与进料口的一端连接,进料口的另一端穿过机体伸到机体外部。
所述的活塞缸与出料口的一端连接,出料口的另一端穿过机体底壁伸到机体外部。
所述的机体底部设有压平机构。
所述的压平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平机构分别位于机体两端且两个压平机构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压平机构包括辊架及压平辊,所述的辊架设在机体底部,辊架与压平辊通过转动轴连接。
所述的齿条与滑动导向装置连接。
所述的滑动导向装置包括滑槽及滑块,所述的滑槽设在机体内壁上,滑槽与滑块连接且两者为滑动连接,滑块与齿条连接。
所述的转轴固定在机体上。
所述的搅拌杆与机体通过轴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冈锦华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佛冈锦华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219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