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空心体的拉伸模脱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78974.0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8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安旭;顾海驹;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5/08 | 分类号: | B21D45/08;B21D51/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陈昊宇 |
地址: | 21515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空心 拉伸 脱模 机构 | ||
一种金属空心体的拉伸模脱模机构;座体中设有轴向受力转径向位移机构;轴向受力转径向位移机构的中部形成有冲头的穿行通道,构成当冲头沿轴向下行时,穿行通道沿径向张开,当冲头沿轴向上行时,穿行通道沿径向收缩。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一方面在脱模的过程中对脱模机构的磨损大幅降低,另一方面既能保证足够大的脱模力,又不会划伤产品的表面,因此具有突出的实质性效果和显著的进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空心体的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空心体的拉伸模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金属空心体是一种一端开口的金属筒状体,常见的如动力电池壳和金属罐等。以金属罐为例,在对罐身进行拉伸成型时,筒状产品会在拉伸后包裹在冲头上,此时就需要一个脱模机构将产品从冲头上脱离(以下简称“脱罐”),且大多采用后出料的方式脱罐。
在现有技术中,后出料的脱罐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采用胶圈脱模机构,但由于胶圈容易磨损,因此只能用于包裹力很小的拉伸成型中;
另一种采用摆动方式的钢爪强制刮料脱模,但是在成型过程中钢爪会接触产品的表面,容易将产品表面划伤,且在刮料处容易引起产品翻边,进而可能破坏下一步脱模工序的机构。
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脱模机构,解决上述问题点,要保证有足够大的脱模力,且不能划伤产品表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空心体的拉伸模脱模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空心体的拉伸模脱模机构;包括座体,该座体中设有一轴向受力转径向位移机构;
所述轴向受力转径向位移机构定位于所述座体中,并且其中部形成有冲头的穿行通道,构成当冲头沿轴向下行时,所述穿行通道沿径向张开,当冲头沿轴向上行时,所述穿行通道沿径向收缩。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轴向受力转径向位移机构包括斜滑块、轴向配合块以及弹性件;
所述斜滑块至少有两个,各斜滑块之间形成对冲头的穿行通道,各斜滑块绕冲头的外周水平设置于所述座体中;各斜滑块的内侧面在冲头上移脱模时贴合冲头的外周面,各斜滑块的外侧面呈斜面状设置,且该斜面的上端朝内、下端朝外;
所述轴向配合块对位设置于所述斜滑块的外侧,与斜滑块在水平方向抵靠配合;轴向配合块的内侧面上对应斜滑块的外侧面设有与之贴合的斜向抵靠面,该斜向抵靠面的上端朝外、下端朝内。
2.上述方案中,还包括弹性圈,所述弹性圈设于所述座体的中部,弹性圈中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一让位孔,该让位孔与所述成型孔同轴心线设置,并与冲头动摩擦配合;
各所述斜滑块以其上表面抵靠定位于所述弹性圈的下表面。
具体的,所述弹性圈可以是胶圈,也可以是其它功能相同或相似弹性结构 。
3.上述方案中,所述轴向配合块固定或形成于所述座体中。
4.上述方案中,所述轴向配合块装配于所述座体中,轴向配合块的外侧面在水平方向与所述座体抵靠定位;轴向配合块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相对座体定位。
5.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橡胶垫,该橡胶垫沿上下方向弹性支撑于所述轴向配合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座体之间;所述轴向配合块的下表面抵靠定位于所述座体底板的上表面。
6.上述方案中,所述斜滑块的外侧面的下段朝外凸设有一第一台阶,所述轴向配合块上与之对应设有一第二台阶,该第二台阶位于第一台阶的上方,且两者在上下方向卡扣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789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