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空气加湿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1908.2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0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民;顾健功;王博涛;黄蝶;宋佳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6/00;F24F11/52;F24F11/89;F24F11/8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空气 加湿 净化器 | ||
可移动空气加湿净化器。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空气加湿净化器扁圆柱形壳体(12)下部设置有支撑底盘(13),并搭载麦克纳姆轮(8)作为移动,所述的扁圆柱形壳体(12)的侧面圆周方向依次分布超声波传感器(1)、防碰撞压敏传感器(3‑1)、红外线传感器(2),防碰撞压敏传感器(3‑2)。本实用新型用于空气加湿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空气加湿净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和空气加湿器多数为两个独立的产品,存在少数空气加湿净化一体机,工作时加湿和净化两个功能独立进行,且需要人工操作控制进行工作,本质上还是隶属于传统用电器,并且存在不能在室内自主移动进行工作这一缺陷,使得室内空气加湿净化效果不均匀,更加无法应用家庭装修后复杂的室内空气环境当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空气加湿净化器,用以解决不能在室内自主移动进行工作这一缺陷,使得室内空气加湿净化效果不均匀,更加无法应用家庭装修后复杂的室内空气环境当中这一问题。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移动空气加湿净化器,其组成包括:扁圆柱形壳体12下部设置有支撑底盘13,并搭载麦克纳姆轮8作为移动,所述的扁圆柱形壳体12的侧面圆周方向依次分布超声波传感器1、防碰撞压敏传感器一3-1、红外线传感器2,防碰撞压敏传感器二3-2,
所述的超声波传感器1的前端设置空气加湿装置4,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4内部设置蓄水箱11,所述的蓄水箱11连通出气孔5,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4的前端设置空气净化装置6,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6内设置负离子发生装置10,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6的顶端设置换气孔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6的前端设置OLED显示屏9,所述的OLED显示屏9设置在支撑底盘13上,所述的OLED显示屏9得前端设置.红外线测距装置2。
进一步的,所述的扁圆柱形壳体12上设置可移动平台控制电路,所述的可移动平台控制电路控制的红外测距装置2与超声波测距装置1,所述的可移动平台控制电路接收WIFI通讯模块数据,所述的可移动平台控制电路还控制防碰撞压敏传感器一3-1、防碰撞压敏传感器二3-2、驱动电机与锂电池,所述的WIFI通讯模块向空气净化控制电路与空气加湿控制电路传输数据,所述的空气净化控制电路与空气加湿控制电路均在OLED显示屏9上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的可移动平台控制电路包括芯片U1,所述的芯片U1的17号端串联电阻R1与发光二极管D1后接地,所述的芯片U1的20号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所述的芯片U1的21号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接地端,
所述的芯片U1的32号端连接I/O接口P2的5号端,
所述的芯片U1的1号端连接I/O接口P2的6号端,
所述的芯片U1的2号端连接I/O接口P2的7号端,
所述的芯片U1的9号端连接I/O接口P2的8号端,
所述的芯片U1的10号端连接I/O接口P2的9号端,
所述的芯片U1的11号端连接I/O接口P2的10号端,
所述的芯片U1的12号端连接I/O接口P2的11号端,
所述的芯片U1的13号端连接I/O接口P2的12号端,
所述的芯片U1的26号端连接I/O接口P1的5号端,
所述的芯片U1的25号端连接I/O接口P1的6号端,
所述的芯片U1的24号端连接I/O接口P1的7号端,
所述的芯片U1的23号端连接I/O接口P1的8号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1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饲料加工用卸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产混凝土砖用铺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