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6145.5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8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宋仁高;顾小伟;孙飞;刘德平;姚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高信有机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3/02 | 分类号: | F16J13/02;F16J15/10;F16F15/04 |
代理公司: | 33258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嘉炜 |
地址: | 344000 江西省抚***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釜 密封箱 转动杆 电机 密封垫 密封圈 反应釜密封装置 滑动连接 减震弹簧 上端固定 圆形杆 支撑杆 封盖 本实用新型 多重密封 减震作用 使用寿命 密封性 气密性 上端 贴合 密封 填补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密封装置,属于反应釜领域,一种反应釜密封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内滑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滑动连接在反应釜的上端中间部位,转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反应釜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箱,密封箱的内部贴合有第一密封垫,它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垫、密封箱和密封盖,通过密封圈、密封垫、密封箱和密封盖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多重密封,可以对反应釜与转动杆之间的缝隙进行填补,防止其气密性降低,增强其密封性,且该密封箱内设置有支撑杆、圆形杆和减震弹簧,通过支撑杆、圆形杆和减震弹簧之间相互配合,具有减震作用,在使用电机时,可以降低电机的振幅,从而降低电机的损耗,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利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反应釜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反应釜密封装置只设置有一层密封圈,一层密封圈的密封性较低,可能会存在不能完全对反应釜进行密封的现象,且现有的反应釜密封装置没有设置有减震装置,电机在长时间使用时,会持续发生振动,长时间振动会损耗电机,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不利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密封装置,它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垫、密封箱和密封盖,通过密封圈、密封垫、密封箱和密封盖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多重密封,可以对反应釜与转动杆之间的缝隙进行填补,防止其气密性降低,增强其密封性,且该密封箱内设置有支撑杆、圆形杆和减震弹簧,通过支撑杆、圆形杆和减震弹簧之间相互配合,具有减震作用,在使用电机时,可以降低电机的振幅,从而降低电机的损耗,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利于使用。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反应釜密封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内滑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滑动连接在反应釜的上端中间部位,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反应釜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箱,所述密封箱的内部贴合有第一密封垫,所述密封箱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密封箱内部的左右两端,所述支撑杆内滑动连接有圆形杆,所述圆形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密封箱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内部贴合有第二密封垫,所述密封箱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内滑动连接有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方形杆,所述方形杆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方形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圆形块,所述圆形块与方形块滑动连接,所述方形块的上端设置有把手,它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垫、密封箱和密封盖,通过密封圈、密封垫、密封箱和密封盖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多重密封,可以对反应釜与转动杆之间的缝隙进行填补,防止其气密性降低,增强其密封性,且该密封箱内设置有支撑杆、圆形杆和减震弹簧,通过支撑杆、圆形杆和减震弹簧之间相互配合,具有减震作用,在使用电机时,可以降低电机的振幅,从而降低电机的损耗,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利于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上端与电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圈的下端与反应釜的上端固定连接,密封圈采用的材质是丁氰橡胶,丁氰橡胶适用于石油系液压油、甘醇系液压油、汽油、水、硅润滑脂、硅油等介质,且丁氰橡胶是目前用途最广且密封性最好的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杆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与电机接触,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与支撑杆接触,减震弹簧具有减震作用,可以减小电机使用时产生的振幅,从而减小对电机的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高信有机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高信有机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61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