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实现车门单拉开启的内手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48093.2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6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郭寅;赵大山;赵建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2 | 分类号: | E05B85/12;E05B81/7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车门 开启 手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车门单拉开启的内手柄,位于内手柄底座内,其特征是,包括扣手,内手柄底座内固定设有转轴,扣手一端可转动连接在转轴上,转轴和内手柄底座之间设有复位机构,内手柄底座固定设有一触动开关,扣手上设有一控制触动开关的压紧部。扣手连接一机械锁门装置,触动开关电路连接汽车的BCM或ECU,触动开关通过汽车的BCM或ECU控制一电子锁门装置。扣手未从内手柄底座内拉出时,压紧部压紧触动开关,触动开关关闭;扣手从内手柄底座内拉出到设置角度时,压紧部与触动开关分离,触动开关打开。本实用新型的好处是在车辆落锁状态下,拉动内手柄一次就打开车门,开门操作步骤简化,使用便捷,操作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车门单拉开启的内手柄。
背景技术
车辆锁止的情况下,采用双拉锁的汽车,是通过拉动两次内手柄来打开车门,第一次拉动手柄为解锁,第二次拉动手柄开门;采用其它锁体的汽车,是通过车内按钮、手柄拨钮或提钮等解锁装置先解锁,再拉动手柄打开车门。无论是双拉还是拨钮解锁的车型,车辆落锁时,乘员打开车门,都需要操作两次才能打开车门。开门步骤较多,在有急事时,可能会造成乘员的不便。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053613,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3月29日,公开的名为“一种汽车门锁内开二次开启机构”的实用新型专利,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汽车门锁内开二次开启机构,它涉及汽车门锁技术领域。它包括底座、内锁止臂、内开启臂和内开启臂扭簧,所述内锁止臂围绕安装在底座上的内锁止臂轴转动,所述内开启臂围绕安装在门锁壳体上的内开启臂轴转动,内开启臂轴上设置有能够使得内开启臂转动后回位的内开启臂扭簧;所述内开启臂的边缘设计有圆弧面a和圆弧面b,所述内锁止臂的边缘设计有圆弧面c和圆弧面d,所述内开启臂与内锁止臂通过圆弧面b和圆弧面c之间的线接触进行联动,实现门锁的开启。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有利于汽车门锁内手柄外形的设计。其不足之处在于,虽然将车内按钮、手柄拨扭这种开锁方式更改为二次拉手柄开启,但仍然需要两个动作过程,开锁较为复杂;同时开锁和开门的动作过程相同,容易造成成员分不清出于开锁或开门的阶段,甚至乘员可能打开锁之后遗忘,留有安全隐患。
因此设计一种可实现车门单拉开启的内手柄就很有必要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手柄开锁需要两个及以上动作过程,容易造成不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实现车门单拉开启的内手柄,能够完成车门的单拉开启,提高车门开启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实现车门单拉开启的内手柄,位于内手柄底座内,其特征是,包括扣手,内手柄底座内固定设有转轴,扣手一端可转动连接在转轴上,转轴和内手柄底座之间设有复位机构,内手柄底座固定设有一触动开关,扣手上设有一控制触动开关的压紧部。扣手连接一机械锁门装置,触动开关电路连接汽车的BCM或ECU,触动开关通过汽车的BCM或ECU控制一电子锁门装置。扣手未从内手柄底座内拉出时,压紧部压紧触动开关,触动开关关闭;扣手从内手柄底座内拉出到设置角度时,压紧部与触动开关分离,触动开关打开。本实用新型在拉动内扣手一定角度时,门锁解锁,进一步拉动扣手,则门锁打开,实现拉动一次扣手,锁体解除落锁状态并开门,即车辆落锁状态下,拉动内手柄一次就打开车门,开门操作步骤简化,使用便捷,操作性好。
作为优选,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扭簧,复位扭簧套设在转轴上,复位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扣手内,复位扭簧的另一端与内手柄底座位置固定。复位扭簧完成扣手开启状态的复位,方便门扇的使用,同时复位扭簧套设在转轴上,安装方便。
作为优选,触动开关包括一开关按钮,压紧部上设有能压紧开关按钮的压紧面。触动开关采用按压式的开关按钮,控制方便;压紧面和开关按钮配合,控制方便,触动开关的安装设置形式简单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480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电信号同步传输抗干扰线缆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山区高填方的联合加固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