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子组件及驱动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03046.6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92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蒋奎;李寰纹;褚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12 | 分类号: | H02K3/12;H02K3/28;H02K1/16;H02K3/04 |
代理公司: | 44217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151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子绕组 子绕组 电感 本实用新型 定子铁芯 定子组件 电阻 电流不平衡 并联连接 并联支路 驱动电机 轴向设置 环流 扁导线 反电势 正整数 并联 两套 内周 铜耗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子组件及驱动电机,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以及M相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具有多个轴向设置的槽,所述M相定子绕组由扁导线构成,且所述M相定子绕组在所述槽内绕制成L层,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L为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所述M相定子绕组中的每一相定子绕组包括至少两套并联连接的子绕组,且每一套子绕组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线圈;每一相定子绕组的至少一套子绕组的多个线圈分布于所述槽的L个不同层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使得各并联的子绕组的反电势、电阻及电感大致相同,大大降低各相定子绕组的各并联支路电阻、电感不平衡率及电流不平衡率,从而降低环流导致的附加铜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定子组件及驱动电机。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促使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行业。车用驱动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执行部件之一,其性能对于整车的性能至关重要。目前车用电机朝着高速化,轻量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对电机的功率密度、效率水平、散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扁线绕组相比常规的散线绕组具有更高的槽满率、更高功率密度和更优的散热能力,因此逐渐被用于车用驱动电机领域。相比散线绕组电机,扁线绕组电机存在固有的集肤效应现象,特别是高速电机,集肤效应较明显。
为降低集肤效应,一般会增加定子槽内导体数,如4层、6层等。对于极对数为p、槽数为N1的整数槽电机(p和N1皆为正整数),并联子绕组的个数需满足为极对数2p的约数,如6层8极48槽电机,并联支路数可为2、4、8,对应的每相串联匝数为24、12、6,每相串联匝数阶跃性变化步长较大。
为了增加每相串联匝数的可选型性,公告号为CN104124803B的中国专利,披露了一种具有长节距和短节距线圈的条绕定子绕组布置,其将6层导体分为3套绕组,构成3路并联子绕组,对应每相串联匝数为16匝,如图1所示。虽然该方案为每相设置了3个并联支路,但每个并联支路均只在相邻层(两层间)进行连接。
类似地,公开号为CN106026435A的中国专利申请,披露了一种电装置和用于电装置的定子组件,其同样为每相设置了3个并联支路,但每个并联支路均只在四个层间进行连接。
在上述6层绕组结构的驱动电机中,由于各个并联支路的导体分布于定子槽内径向不同位置,各并联支路的反电势、电阻及电感差异均很大,导致了各并联支路上的电流具有较大差异,如图2所示,从而在各并联支路间形成较大环流,增加附加损耗,降低了高速运行时的效率,同时引起绕组局部过温,降低电机寿命。
并且,由于各个并联支路电流不平衡率较大,会恶化电机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性能。此外,对于高速电机,若每相串联线圈数量较多(如24匝),则反电势较高,安全性较差,若每相串联匝数较小(如12匝),则逆变器容量较大,增加逆变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上述因各并联支路的反电势、电阻及电感差异较大导致并联支路间形成较大环流、增加附加损耗、降低高速运行时的效率,同时引起绕组局部过温,降低电机寿命,恶化电机的NVH性能,以及增加逆变器成本等的问题,提供一种定子组件及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以及M相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具有多个轴向设置的槽,所述M相定子绕组由扁导线构成,且所述M相定子绕组在所述槽内绕制成L层,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L为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所述M相定子绕组中的每一相定子绕组包括至少两套并联连接的子绕组,且每一套子绕组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线圈;每一相定子绕组的至少一套子绕组的多个线圈分布于所述槽的L个不同层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30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震转子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
- 下一篇:一种直线电机快速冷却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