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跌水检查井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1245.2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4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泽;孔德信;汤崚云;张平;张继刚;刘伟;陈涛;吴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亚大塑料管道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 |
代理公司: | 33251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郑文涛 |
地址: | 3144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室 连接孔 挡板 右支管 井筒 室内 安装孔 检查井 跌水 本实用新型 缠绕成型 朝上设置 底座密封 水流方向 一体成型 运输方便 结构管 下端口 左支管 上端 槽口 侧开 落下 伸入 下端 冲击力 冲刷 底座 高处 消耗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跌水检查井,所述井室和井筒为两次缠绕成型的结构管,井室侧面开有左连接孔和右连接孔,所述的左连接孔位于井室上侧,右连接孔位于井室下侧,所述的左支管固定连接在井室的左连接孔上,所述的右支管固定连接在井室的右连接孔上,井筒位于在井室上端,底座密封连接在井室下端口,所述的井室内具有将井室分为左右两个腔的挡板,挡板下端开有安装孔,所述的右支管端部伸入井室内与安装孔连接,位于井室内的右支管上侧开有朝上设置的流槽口。该跌水检查井的井室、井筒为一体成型,强度好运输方便,且井室内具有挡板可以消耗高处落下的水的冲击力,以及改变水流方向,减轻水流对井室和底座的冲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查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跌水检查井。
背景技术
跌水井是消除由于管道高差引起的高流速对管道、检查井底板的冲击,若不设跌水井,长期以往,会造成管道、检查井的损坏,甚至井底掏空。
在现有技术中,在道路的设计和修建中,通常会遇到道路一侧坡度陡峭、水流落差比较大的地段,由于坡度陡、水流速度快、冲刷力大,对现有的跌水井冲刷比较严重,为了减缓跌水井受到严重冲刷而遭到破坏,通常采用浆砌块石或水泥混凝土来加固砌筑,增加了施工量,给施工带来不便,而没有从结构上加以改善和调整,现有技术中,水流直接跌落在跌水井的底部,在流进跌水井的过程中,没有经过消能和改变水流方向,会对跌水井造成严重的冲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跌水检查井,该跌水检查井的井室、井筒为两次缠绕管,强度好运输方便,且井室内具有挡板可以消耗高处落下的水的冲击力,以及改变水流方向,减轻水流对井室和底座的冲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跌水检查井,它包括带承口的左支管、带插口的右支管、底座和井室、井筒,所述井室和井筒为两次缠绕成型的结构管,其特征在于,井室侧面开有左连接孔和右连接孔,所述的左连接孔位于井室上侧,右连接孔位于井室下侧,所述的左支管固定连接在井室的左连接孔上,所述的右支管固定连接在井室的右连接孔上,井筒位于在井室上端,底座密封连接在井室下端口,所述的井室内具有将井室分为左右两个腔的挡板,挡板下端开有安装孔,所述的右支管端部伸入井室内与安装孔连接,位于井室内的右支管上侧开有朝上设置的流槽口。
该检查井用于道路一侧坡度陡峭、水流落差比较大的地段,水流从左支管流下,被井室内的挡板消耗冲击力以及改变水流方向,使水向下流再从挡板下方的安装孔流入右支管,跌水检查井的井室、井筒为两次缠绕管,且提前制作完成,运输到安装点在安装到地下管道上,强度好运输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板截面呈L形,挡板下端面与底座密封连接,挡板两侧与井室侧壁固定连接,挡板上端与左支管中心线齐平。截面呈L形的挡板与底座连接面大,强度更好。
进一步的,左支管的承口内嵌有橡胶圈。橡胶圈增加连接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右支管的插口边缘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井筒直径小于井室,所述的左支管和右支管直径相同且左支管伸入到井室内部的长度为20-3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井筒与井室连接处外侧设有收口加强筋。收口加强筋增强井筒与井室连接处的强度,防止损坏发生渗漏。
进一步的,所述的右支管下侧壁与底座的间距为1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支管与右支管的高度差为1-4m。
本一体式跌水检查井结构的优点有:
1.井室内具有挡板可以消耗高处落下的水的冲击力,以及改变水流方向,减轻水流对井室和底座的冲刷。
2.收口加强筋增强井筒与井室连接处的强度,防止损坏发生渗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亚大塑料管道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海宁亚大塑料管道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12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