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硫泡沫生产硫磺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38021.5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1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鹏;张民强;董良华;段志钢;韩烨;刘文良;王磊明;张兴聚;王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渤海煤焦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7/02 | 分类号: | C01B17/02 |
代理公司: | 11717 北京邦创至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宇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06111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热管道 硫泡沫 硫通道 熔硫釜 进料管道 供料管道 熔融状态 出口端 吸收塔 吸热 尾气收集通道 本实用新型 加热水包 均匀布置 硫泡沫泵 蒸汽用量 下表面 硫磺 硫箱 冷却 吸收 应用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硫泡沫生产硫磺的装置,包括硫泡沫管道、熔硫釜、排硫通道、尾气收集通道、吸收塔以及成硫箱;所述硫泡沫管道包括供料管道以及与供料管道相连通的多个预热管道,所述预热管道设置于所述排硫通道的下表面上且预热管道沿排硫通道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预热管道的出口端共同连接有一根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熔硫釜相连,进料管道上还设置有硫泡沫泵和二次加热水包;外界硫泡沫首先经过预热管道,吸收部分排硫通道内熔融状态硫的热量后再进入熔硫釜内继续吸热,既有效提高了硫泡沫的进入温度、降低了熔硫釜蒸汽用量又有利于熔融状态硫的冷却,一举两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硫泡沫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硫泡沫生产硫磺的装置。
背景技术
脱硫塔产生的硫泡沫的处理方式一般为收集并打入熔硫釜中进行回收制硫,熔硫釜接通蒸汽,当加热至70-90℃时,硫泡沫中的单质硫迅速聚集增大,依靠重力作用自然沉降,硫颗粒靠自重下沉至熔硫釜的下部,当加热至120-130℃时,硫磺熔化成为易于流动的熔融状态的硫,排出熔硫釜外,经室温冷却后成为块状固体硫;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熔硫釜的蒸汽耗费量较大且熔融状态的硫冷却较慢,众所周知,产生蒸汽需要大量的热能,不利于节能减排,而硫冷却速度较慢就降低了生产效率,不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硫泡沫生产硫磺的装置,其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硫泡沫生产硫磺的装置,包括硫泡沫管道、熔硫釜、排硫通道、尾气收集通道、吸收塔以及成硫箱;所述硫泡沫管道包括供料管道以及与供料管道相连通的多个预热管道,所述预热管道设置于所述排硫通道的下表面上且预热管道沿排硫通道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所述预热管道的出口端共同连接有一根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熔硫釜相连,进料管道上还设置有硫泡沫泵和二次加热水包,所述进料管道穿设于所述二次加热水包内,二次加热水包内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熔硫釜的出料口与所述排硫通道相连通,所述排硫通道具有坡度且排硫通道只有出口端开口,排硫通道的出口端低于排硫通道的进口端;所述尾气收集通道包括与所述排硫通道相连通的多个吸气支管,所述吸气支管的出口端共同连接有吸气干管,所述吸气干管与所述吸收塔相连,吸气干管上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吸收塔上还设置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位于吸气干管出口端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预热管道半埋于所述排硫通道的下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加热水包位于所述硫泡沫泵的下游。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加热水包上还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排硫通道的坡度为15°—30°。
进一步的,所述成硫箱位于排硫通道的出口端下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均布在排硫通道下表面上的预热管道,外界硫泡沫首先经过预热管道,吸收部分排硫通道内熔融状态硫的热量后再进入熔硫釜内继续吸热,既有效提高了硫泡沫的进入温度、降低了熔硫釜蒸汽用量又有利于熔融状态硫的冷却,一举两得,而且排硫通道具有坡度,更加有利于熔融状态硫和固体硫的移动,避免排硫通道的堵塞,本申请设计新颖,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包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渤海煤焦化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渤海煤焦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380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