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排烟管热能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2470.0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4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高祀起;高翔;叶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福晓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F28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管 冷却水 排烟管 本实用新型 二次换热 储蓄箱 冷凝器 升压泵 内管 锅炉 热能利用装置 单向阀控制 高温烟气排 锅炉管道 锅炉排烟 换热内管 内部安装 输水管 引风机 传导 冷却 储蓄 侵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排烟管热能利用装置,包括锅炉和排烟管,排烟管安装于锅炉的顶端,排烟管的一侧安装有冷却水储蓄箱,冷却水储蓄箱的一侧连接有升压泵,升压泵的顶部连接有输水管冷却管的内部安装有内管,冷却管的外侧安装有引风机,冷凝器与锅炉管道连接,冷凝器与冷却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单向阀控制冷却水从冷却水储蓄箱内流向至冷却管内,达到冷却换热内管的作用,进行二次换热,充分将高温烟气排出过程中带出的大量热量进行传导,能够使冷却管内的冷却水始终保持定量状态,保障了二次换热效果,有效防止内管的外表面受到侵蚀,便于长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炉排烟管热能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由于锅炉最后的受热面出口处的烟气还保持一定的温度(一般小型锅炉通常大于300℃,有的甚至高达700℃左右),而这部分烟气拍向大气后没有被利用,故热损失很大,现在一般的烟气热能利用装置仅仅是单一一次换热循环,不能够对烟气残余热量进行充分换热,换热过程由于换热效果不充分导致高温容易使蒸汽产生的盐垢残留在换热管上,影响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锅炉排烟管热能利用装置,通过单向阀控制冷却水从冷却水储蓄箱内流向至冷却管内,达到冷却换热内管的作用,且引风机将外部空气抽至冷却管的空腔内,进一步加强冷却水的保温状态,进行二次换热,充分将高温烟气排出过程中带出的大量热量进行传导,能够使冷却管内的冷却水始终保持定量状态,保障了二次换热效果,引风机与冷却管之间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能够使引风机在将外部空气抽至空腔的过程中通过活性炭过滤网保持空气清洁,有效防止内管的外表面受到侵蚀,便于长久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排烟管热能利用装置,包括锅炉和排烟管,所述排烟管安装于锅炉的顶端,所述排烟管的一侧安装有冷却水储蓄箱,且冷却水储蓄箱位于锅炉的顶部,所述冷却水储蓄箱的一侧连接有升压泵,所述升压泵的顶部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端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底部安装有换热器,所述冷却管的内部安装有内管,所述冷却管的外侧安装有引风机,所述换热器的外侧安装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锅炉管道连接,所述冷凝器与冷却管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水管的外侧表面安装有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管与内管之间开设有空腔,所述冷却管与内管相套接,且冷却管与引风机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风机与冷却管之间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烟管通过内管与换热器相连通,且换热器与锅炉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管由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器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隔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单向阀控制冷却水从冷却水储蓄箱内流向至冷却管内,达到冷却换热内管的作用,且引风机将外部空气抽至冷却管的空腔内,进一步加强冷却水的保温状态,进行二次换热,充分将高温烟气排出过程中带出的大量热量进行传导,能够使冷却管内的冷却水始终保持定量状态,保障了二次换热效果,引风机与冷却管之间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能够使引风机在将外部空气抽至空腔的过程中通过活性炭过滤网保持空气清洁,有效防止内管的外表面受到侵蚀,便于长久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福晓钢结构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福晓钢结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24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