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覆膜式瓣膜修复夹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12114.3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8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吴辉辉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覆膜式 瓣膜 修复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植入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式瓣膜修复夹体,包括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所述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夹合以形成夹具,所述夹具附有覆膜,所述覆膜包括内层覆膜和外层覆膜,所述内层覆膜包裹于夹具的夹合部,所述外层覆膜包裹于夹具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利用内层覆膜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外层覆膜与血液接触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可有效减少血栓形成,保持正常血流生物流体环境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植入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式瓣膜修复夹体。
背景技术
心脏是脊椎动物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人的心脏基本上和本人的拳头大小一样,心尖偏向左。位于横膈之上,纵膈之间,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两肺间而偏左。心脏由心肌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组成,其中左心室内壁是最厚的,这四个腔分别是体循环,肺循环的必经之路。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故互不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即房室瓣,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瓣膜是人器官里面可以开闭的膜状结构。每个人的心脏内都有四个瓣膜。即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主动脉瓣、连结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肺动脉瓣、连结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和连结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而不能倒流。二尖瓣位于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如同一个单向阀门,保证血液由左心房向左心室方向流动并通过一定流量。二尖瓣复合体是一组功能和解剖结构复杂的装置,通常认为包括瓣环、瓣叶、腱索和乳头肌。二尖瓣脱垂、二尖瓣退行性变、二尖瓣环钙化、心肌缺血导致的乳头肌功能衰竭、左心室增大导致的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畸形等。外科瓣膜置换术手术创伤大,患者的恢复时间长,因此对老年患者常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或合并其它疾病而禁忌手术。
近年来,随着瓣膜修复治疗技术的进步,瓣膜修复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通过将覆膜式瓣膜修复夹体植入到心脏的原位二尖瓣或三尖瓣中,以修复损害的天然瓣膜进行相关工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瓣膜修复夹体与血液不能很好的相容,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在手术过程无需开胸,因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覆膜式瓣膜修复夹体,利用内层覆膜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外层覆膜与血液接触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可有效减少血栓形成,保持正常血流生物流体环境的性能。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覆膜式瓣膜修复夹体,包括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所述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夹合以形成夹具,所述夹具附有覆膜,所述覆膜包括内层覆膜和外层覆膜,所述内层覆膜包裹于夹具的夹合部,所述外层覆膜包裹于夹具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覆膜和/或外层覆膜选用如下一种或多种结构组合与夹具连接:缝合连接、粘合连接、自身机械力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覆膜和/或内层覆膜的结构选用如下一种或多种结构:致密结构、微孔结构、发泡结构、微纳米孔状结构、无纺结构、矩阵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覆膜和/或内层覆膜通过涂层构建多层覆膜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覆膜为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生物性膜材,所述外层覆膜为减少血栓形成的生物性膜材。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覆膜的材料选用如下一种或多种材料: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天然聚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覆膜携带有功能性药物,用于加速瓣膜修复夹体的内皮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未经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12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