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崩岗区丘陵谷地的植物蓄固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6117.0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9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廖义善;袁再健;郑明国;黄斌;谢真越;吴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E02D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许飞 |
地址: | 51065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崩岗区 丘陵 谷地 植物 固沙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改变崩岗丘陵谷地地表糙度及径流流态,进而拦蓄、固定崩岗泥沙的植被系统的构建及运行。其通过筛选利用当地抗埋压、耐贫瘠的乡土植物,增加下垫面糙度,将集中地表径流(股流)消散为地表漫流,从而降低地表径流的挟沙能力,进而实现对崩岗群泥沙的有效拦截、稳固。该系统相较于工程措施,投入成本低,运行期人为干预少,简单易行,易于被当地百姓所接受和推广。特别适用于交通不便,大型机械难以到达的偏远崩岗区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土流失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改变崩岗丘陵谷地地表糙度及径流流态,进而拦蓄、固定崩岗泥沙的丘陵谷地植被系统的构建及运行。
背景技术
“崩岗”一词源于广东省梅州地区对“丘陵山地冲沟源头汇水区围椅状崩塌崖壁地貌”称谓。我国南方7省(自治区)分布的崩岗总面积约1220km2,总数为23.91万个,崩岗的直接危害和影响面积达1.95万km2。加之崩岗分布一般较为集中,使得崩岗侵蚀成为我国南方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侵蚀强度最大,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侵蚀类型,被喻为“生态溃疡”。据2005年统计,建国以来崩岗侵蚀造成沙压田38.04万hm2,损毁房屋55.43万间,损坏道路3.68万km,桥梁1.09万座,淤积水库9035座,受灾人口达1159.0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16.45亿元。2009年《南方崩岗防治规划》的正式批复及2011年新版《水土保持法》的颁布,体现了国家对崩岗研究、治理的迫切需求,“加快南方崩岗治理”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
鉴于崩岗侵蚀的危害性,我国学者自20世纪中期即相继开展了崩岗治理措施相关研究。崩岗侵蚀治理措施依据其作用分为减蚀、拦沙两类。其中减蚀措施包括坡面防护措施(植被措施、鱼鳞坑、水平沟),沟头防护措施(截水沟、跌水等),崩壁稳定措施(削坡开梯、崩壁小台阶、崩壁绿化);拦沙措施包括沟道防护措施(谷坊等),洪积锥防护措施(生物固沙、拦砂坝等)。此外,崩岗防治措施亦可按类型分为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类。植物措施可减少坡面水蚀强度,进而降低坡面沟蚀乃至崩岗侵蚀发生的几率。削坡开级等工程措施可改善坡面状况并消减坡面径流的能量。截水沟等工程措施能减少上方径流、泥沙的汇入,可有效减少崩岗的进一步发育及新的崩岗崩塌面的产生。谷坊、拦沙坝等工程措施能在建设之初的一段时间内,有效拦蓄泥沙,提高崩岗侵蚀基准面,有利于崩壁的稳固。
但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应辩证地评价当前各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譬如崩壁上方的植被措施,植物根系可加大地表径流入渗,促进崩壁裂隙的发育并增加崩壁土体的自重。削坡开级、截水沟及排水沟的修建,均会对地表有所扰动,当崩岗红土层被破坏后,其下层土体的入渗、崩解性能将会加强,可能诱发新的崩岗侵蚀。地下水是崩岗处于亚稳定状态的影响因素之一,而谷坊内拦蓄的降雨径流加大了对地下水的补给,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崩岗的稳定性。且谷坊随着泥沙的淤高,年久失修损毁后,其淤积的泥沙将再次流失,这种情况在崩岗区十分普遍。此外,虽然拦沙坝拦蓄泥沙的库容大,对崩岗群泥沙具有较好的拦截效果,但其工程量大、造价较高。且对于交通不便的崩岗侵蚀区域,大型机械难以到达,拦沙坝的修建仅能靠人工,实施困难。
在崩岗治理过程中,植物措施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常见措施。但当前崩岗植物措施多实施于崩岗体的汇水区域、沟道及洪积锥等部位,由于植物实施区面积有限,其拦沙效果亦有限。崩岗区域丘陵谷地,具有较大的泥沙拦蓄空间。相较于拦沙坝,植物蓄固沙系统,可有效增加地表糙度,并实现崩岗沙地的快速覆绿,且简单、经济,后期维护少,特别适用于在交通不便,大型机械难以到达的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筛选利用当地抗埋压、耐贫瘠的乡土植物,通过增加下垫面糙度,将集中地表径流(股流)消散为地表漫流,从而降低地表径流的挟沙能力,进而实现对崩岗群泥沙的有效拦截、稳固。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丘陵沟谷地糙度及径流流态,从而拦截和稳固崩岗群泥沙的方法,其具有泥沙蓄固区面积大,无需大型机械辅助,地表扰动小,植被恢复快,性价比高等优点。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3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6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