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崩岗区丘陵谷地的植物蓄固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6117.0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9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廖义善;袁再健;郑明国;黄斌;谢真越;吴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E02D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许飞 |
地址: | 51065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崩岗区 丘陵 谷地 植物 固沙 系统 | ||
1.一种崩岗区丘陵谷地的植物蓄固沙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原丘陵谷地进行微地形改造,消除地表沟状地形,减少谷地集中地表径流的形成及其侵蚀、挟沙能力;
(2)在崩岗沟口洪积锥上埋设秸秆带,构建散流区、地表径流消能区;
(3)筛选先锋植物,于丘陵谷地自崩岗而下栽培植物带,增加地表糙度,干预地表径流形态,降低地表径流径流深,避免形成谷地集中地表径流;
所述植物带为长叶苦竹和岗松;
所述长叶苦竹根据繁殖速度,横向株间距在0.8-1.2m之间,纵向株间距为1.6-2.2m之间;
所述岗松的种植采用扦插法,其横向株间1m,纵向株间距2m,扦插枝条取自2-3年生粗壮成熟枝条,去掉枝条尾部,扦插枝条长度在0.18-0.25m之间,扦插前蘸取500mg/L的吲哚丁酸,插入深度在4-5cm之间;
所述秸秆带长在12-18m之间、宽在0.8-1.2m之间,将秸秆平铺于地表,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并将头、尾各5~8cm埋入沙土中,中间部位暴露于地表,高度为8~12 cm;
所述长叶苦竹和岗松植物带横向呈弧形分布,弧形角θ为55~60°,单排植物带弧长计算方式为:
单排植物带弧长=3.14×(L/2)/sin(θ/2)×θ/180;
其中,L为丘陵谷地宽度;
所述植物蓄固沙系统的构建位置为非农用地的裸露崩岗丘陵谷地;
崩岗群区丘陵谷地中植物蓄固沙系统的区域面积计算方式为:植物蓄固沙系统面积=崩岗面积×50000/淤积厚度;
其中,所述淤积厚度≤0.2 m·a-1,通过野外实地调研获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61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