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蓄电池容量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9301.4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3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邓成智;丁伯芬;田庆山;李丹;施璐;李桂发;孔鹤鹏;李雪辉;沈菲;周贤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8 | 分类号: | G01R31/388;G01R31/38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金龙 |
地址: | 313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容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蓄电池容量检测方法,先通过检测铅蓄电池在一系列不同温度条件下放电电压随放电时间变化的情况,制备各温度条件下v谷、v峰和温度t之间的关系曲线作为v谷‑t标准曲线和v峰‑t标准曲线,然后对待检测铅蓄电池放电,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出放电的环境温度t,再根据公式Ca=I2×T/(1+f×(t‑25))计算待检测铅蓄电池的实际容量Ca。通过本发明方法可以规避电池容量检测时对温度的检测,从而可以避免因温度检测存在的问题而影响电池实际容量检测值。本发明提供的铅蓄电池容量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率高,能准确反应电池的测试环境和实际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铅蓄电池容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车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有着价格便宜、使用寿命长、可回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作为动力电池,国内动力电池与汽车起动电池和工业电池三分国内铅酸电池市场,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国家标准《GB/T 22199.1-2017电动助力车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第1部分:技术条件》规定2hr容量试验方法为:蓄电池经完成充电后,在温度为25℃±2℃的环境中静置1h-24h,当蓄电池的表面温度为25℃±2℃时,进行容量放电试验,以I2(A)电流持续放电至蓄电池端电压达10.50V/只时终止。测量并记录放电开始时蓄电池的表面初始温度和端电压值,放电期间每隔30min测量并记录一次蓄电池的端电压及蓄电池表面温度值,在放电末期要随时测量端电压并确定和记录放电持续的时间T。蓄电池的实际容量Ca计算公式为:Ca=I2×T/(1+f×(t-25)),其中Ca为基准温度25℃时蓄电池实际容量的数值,单位为安时(Ah),T为放电持续时间的数值,单位为小时(h),t为放电过程中蓄电池表面平均温度的数值,单位为摄氏度(℃),f为温度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1),数值为0.006。
标准的测试方法在日常测试2hr容量操作存在如下不便,(1)测试的环境温度通常是室温,(2)蓄电池的可操作温度范围-40℃至60℃,甚至更宽,(3)市面上的蓄电池容量测试仪器都没有连续温度记录功能。日常测试2hr容量,室温与标准要求25℃±2℃的偏差,导致不同时间获得的2hr容量数据参考性差。
因此,在没有记录温度的情况下,如何准确测试蓄电池容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铅蓄电池在放电时,端电压出现瞬间下降,接着电压回升到一定阶段后,电压又开始缓慢(平稳)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铅蓄电池的“电压陡降复升”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与铅蓄电池在放电初始阶段电池内电解液中H+的流动有关。蓄电池在放电前,内部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放电后,靠近溶液的正极活性物质表面部分,由于与硫酸接触的充分而先被利用,因此,此处的硫酸最先被反应掉,于是,电池电压开始迅速下降。此时,附近的硫酸开始缓慢向此处流动,但是流动的速度赶不上反应掉的速度,使得硫酸继续减少,电压继续下降。当附近的硫酸流动速度与反应速度相当,也就是说附近流动过来的硫酸足以补充因反应消耗掉的硫酸时,此时电池的电压由于H+浓度变高而回升。最终,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还是被消耗,H+浓度越来越低,电压在短暂回升后缓慢继续下降。表现出来就是铅蓄电池的“电压陡降复升”现象(陈立宝,对铅酸蓄电池放电时电压陡降复升的认识,《蓄电池》,2005年第3期,128-129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容量测试方法,解决没有温度记录时蓄电池实际容量的偏差难题。
一种铅蓄电池容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某型号铅蓄电池在一系列温度条件下以电流I放电,获得放电电压随放电时间变化的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93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