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孢分离装置、单孢分离显微镜以及单孢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1995.0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3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尹良芬;罗朝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N3/00;G02B2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44 | 代理人: | 董党红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装置 显微镜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孢分离装置、一种单孢分离显微镜以及一种单孢分离方法。本发明的单孢分离装置包括升降调节器、连接杆、针状物体紧固件和分离针;所述升降调节器安装在显微镜镜臂上的聚光镜升降调节器的位置;利用显微镜的升降手轮控制所述升降调节器上升或者下降;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升降调节器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针状物体紧固件;所述分离针的一端锁紧在所述针状物体紧固件内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保证单孢分离的准确性;分离针高度可以调节;分离针不容易折断;不需要频繁对焦;操作过程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显微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真菌单孢分离技术是真菌研究过程中一项最基本的关键技术。真菌病害鉴定、致病性分析、真菌系统进化及遗传变异分析等,都要求病原菌是由一个孢子繁衍而来的纯菌株,都需要进行单孢分离。
迄今为止,已经有很多关于真菌单孢分离技术的研究报道。如早期的稀释分离法、琼脂平板挖取法、玻璃毛细管分离法,以及后来的固定昆虫针挑取法、眉毛针挑取法、实体镜挑取法等,还有后来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方法,如挑孢针挑取法(在显微镜下,利用自制的挑孢针挑取单孢)、培养基挑取法(在显微镜下,寻找刚萌发尚未分枝且周围无其它孢子的单孢,用针的侧面划开孢子所在位置的培养基,用针轻轻地挑取一小块培养基)、琼脂块切取法(把孢子悬浮液涂布在培养基上,用解剖刀切取琼脂块转移到载玻片上,于显微镜下切去多余的孢子,保证剩下的琼脂块只含有一个孢子)、培养基划线挖取法(在培养基平板上画平行线,然后用移液枪把配制好的孢子悬浮液涂抹在线上,挖走培养后萌发的单菌落)以及琼脂块挑针法(切取琼脂块放在无菌载玻片上,把孢子涂在上面,用挑针移走多余的孢子,确保每个琼脂块上仅有一个孢子后,把琼脂块移至平板或者斜面培养基进行培养)。
遗憾的是,上述单孢分离方法都存在一些缺陷。有些方法技术性强,对实验人员的要求高,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熟练人员才能完成。例如徒手在显微镜下挑取单孢,对实验人员手部动作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哪怕是极微小的一点抖动在显微镜放大的视野下都会造成很大幅度的变动,导致挑取微小的孢子非常困难,而且很难保证挑取到的是单孢;有些方法则工具制作繁琐,例如将小号昆虫针固定到固定接种针的接种棒上,需要的工艺较复杂,需要将昆虫针的尖端敲打成略扁的楔形,将其磨成锋利的薄针;最关键的是,上述的方法都不能精细操作,无法保证挑取的是真正的单孢。例如徒手在显微镜下挖取培养基时,挖取过程中微小的孢子很容易陷入缝隙中,由于看不到而被忽视,孢子萌发后与其它孢子萌发的菌丝混杂在一起,导致形成的菌落不是单孢菌落。另外在把多余的孢子从培养基移走的过程中,由于视野较大,切取过程中视野外还有孢子容易被忽略,导致操作者误认为挖取的是单孢,其结果,形成的菌落实际上并不是单孢菌落。
因此,现有的单孢分离技术都难以真正做到单孢分离,满足不了真菌研究发展的要求。
专利CN 205691850U公开的单孢分离显微镜包括现有的显微镜1,在显微镜1的底座8上固定有单孢分离丝6,所述单孢分离丝6的下端固定在固定环5上,固定环5套在光源4的外壁上。
专利CN 205691850U公开的单孢分离显微镜,虽然在技术上进行了很大改进,但仍然存在结构简单、操作不方便等缺点。该单孢分离显微镜单孢分离丝的角度及长度是固定的,导致其存在如下缺陷:
1.单孢分离丝高度不可调,无法保证分离到的是单孢。该单孢分离显微镜单孢分离丝高度不可以调节,这种构造决定了单孢分离过程中,要想同时在放大的显微镜视野下看清楚针尖与孢子,就需要单孢分离丝的顶端始终与培养基的底部接触。在载物台移动过程中单孢分离丝在培养基表面划动时,在单孢分离丝的顶端会粘上其它孢子或者杂物,因此分离到的不是单孢或者分离到的单孢被污染。
2.单孢分离丝容易折断。由于单孢分离丝的顶端始终与培养基的底部接触,然而培养基的表面并不是均一的水平面,在载物台移动过程中,略凸起的培养基形成阻力,脆弱的单孢分离丝容易被折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19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路液肥流量调控器
- 下一篇:显示屏亮度调节的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