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品质肉猪的杂交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4790.0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1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李剑豪;杜宗亮;马现永;孟繁明;李宝红;程蕾燕;辛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正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72 | 代理人: | 成姗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品质 肉猪 杂交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品质肉猪的杂交生产方法,属于动物遗传育种领域,本发明以杜洛克猪为父本、广东小耳花猪为母本,再以杂交一代的杜花二元杂交猪为母本、藏猪为父本,经杂交最终得到本发明的高品质肉猪,该高品质肉猪同时遗传了美系杜洛克猪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广东小耳花猪适应高温多湿的环境、繁殖力强、母猪的哺乳性能好、利用年限长,藏猪肉质优良等优良品质,经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质性能测试表明,本发明的高品质肉猪具有以下优点:繁殖力高、体型大、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肉品质好、肉质鲜嫩,风味独特,适合推广饲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品质肉猪的杂交生产方法,属于动物遗传育种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地方猪种肉质优良,肌内脂肪含量3%以上,甚至高达6%~7%,国外瘦肉型猪种生长速度快,但肉质欠佳。杜洛克猪是外来品种,杜洛克猪以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强而著称,是当今世界养猪生产商品猪的主要杂交亲本,尤其是终端父本。目前,我国饲养的杜洛克种猪大多是美系和台系,台系杜洛克躯体丰满度较好,瘦肉率较高,但繁殖性能较差,生长速度较低;而美系杜洛克繁殖性能较突出,生长速度较快,但瘦肉率不高、丰满度不够。藏猪是我国的典型高原型猪种,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2500~4300m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属放牧饲养较原始的瘦肉型小型猪种,对高海拔恶劣气候有极强的适应性,抗病耐粗,是我国宝贵的动物遗传资源之一。藏猪有肉质优良、抗逆性强等特点,但存在繁殖力中等偏下、生长发育缓慢等缺点。广东小耳花猪原产于广东省西江以南及粤西一带,头型、体型较小,被毛为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部位为白色,具有适应高温多湿的环境、耐粗饲、早熟易肥、皮薄肉嫩、肉味鲜美、母性温顺、繁殖力强、发情症状明显、母猪的哺乳性能好、利用年限长等优良特性,是广东省饲养量最大的地方猪种之一,但具有屠宰率低、背膘厚、瘦肉率低等特点。
当前,猪育种和养猪生产发展的总趋势是依据杂种优势和性状间互补的原理进行多品系间综合配套杂交来生产高效优质的商品瘦肉猪,而高遗传品质的种猪是实行养猪良种化、产业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载体。目前,我国商品猪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是生猪养殖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肉猪提出了既要有较高的瘦肉率,又要口感好、风味佳的要求。因此,如何培育出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较好等特性的肥育猪成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所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品质肉猪的杂交生产方法,培育得到的高品质肉猪繁殖力高、体型大、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肉品质好、肉质鲜嫩,风味独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品质肉猪的杂交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体格健康的杜洛克猪为父本、体格健康的广东小耳花猪为母本进行杂交,选育出杜花二元杂交猪;
S2、以体格健康的藏猪为父本、步骤S1中体格健康的杜花二元猪为母本进行杂交,选育出藏杜花三元杂交猪;
S3、将步骤S2中体格健康的藏杜花三元杂交猪通过三个世代的横向交配固定得到高品质肉猪。
美系杜洛克猪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但肉质较差;藏猪肉质优良,但生长缓慢;广东小耳花猪适应高温多湿的环境,繁殖力强,母猪的哺乳性能好、利用年限长,但屠宰率低、背膘厚、瘦肉率低,导致肉质风味不好。针对上述现状,本发明以杜洛克猪为父本、广东小耳花猪为母本,经杂交得到杂交一代的杜花二元杂交猪,可以同时遗传杜洛克猪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广东小耳花猪适应高温多湿的环境、繁殖力强、母猪的哺乳性能好、利用年限长等优良品质;再以杂交一代的杜花二元杂交猪为母本、藏猪为父本,经杂交最终得到本发明的高品质肉猪,该高品质肉猪在继承杜洛克猪和广东小耳花猪优良品质的基础上,又遗传了藏猪肉质优良的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4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