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向卡瓦可回收式液压封隔器的一体化井下作业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3921.3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8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黄船;贾海;曾小军;潘登;贺秋云;张明友;谢胜;蔡佳成;陈华良;魏国安;陆峰;涂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6 | 分类号: | E21B33/126;E21B33/129;C08L15/00;C08K13/04;C08K3/04;C08K7/26;C08K3/34;C08K5/3415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安宇宏;谭昌驰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向 可回收 液压 封隔器 一体化 井下 作业 工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向卡瓦可回收式液压封隔器的一体化井下作业工具。所述作业工具包括:测试阀、压力计托筒、替液阀、封堵阀以及双向卡瓦可回收式液压封隔器。其中,所述封隔器包括:中芯轴,第一剪切固定件,第二剪切固定件,第三剪切固定件,自上而下依次套设在中芯轴外壁上的液缸外筒、锁紧芯轴和限位组件,依次套设在锁紧芯轴外壁上的环形活塞、锁环组件、胶筒、锥体和卡瓦。所述测试阀上端与一体化井下作业工具上游连接,测试阀下端与压力计上端连接,压力计下端与替液阀上端连接,替液阀下端与封堵阀上端连接,封堵阀下端与双向卡瓦可回收式液压封隔器连接。本发明同时具备试油测试和完井投产功能,能够回收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井试油完井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涉及一种基于双向卡瓦可回收式液压封隔器的一体化井下作业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探井或评价井的试油、完井作业需要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把带测试封隔器、测试阀、电子压力计等系列工具的测试管柱下到产层附近,然后进行放喷求产测试,测试结束进行压井、起管柱和暂时封堵,该步骤主要以获取地层资料为目的;若有产量,需要完井投产则转入第二步,重新进行井筒准备(包括钻塞、刮壁、通井等),然后下入带完井封隔器、井下安全阀等系列工具的完井管柱进行投产。这种分两步走的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如下:
工序多,作业时间长,不能及时投产。试油测试一般包括通井、刮壁,下测试管柱,射孔、储层改造,放喷排液,求产测试,压井,起测试管柱等十多个步骤,而完井投产又包括二次井筒准备,下完井管柱,替液,坐封,放喷等近十个步骤,部分井甚至需要进行二次酸化以恢复产能,会耗费大量时间。
多次压井会对油气产层造成污染,严重的甚至造成永久性伤害,使油气产层无法恢复应有的产能。同时,多次压井易造成管柱卡埋等问题,加大工程难度,如果处理不慎甚至会造成井筒报废,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试油测试管柱带有封隔器、测试阀等测试工具,通道内空间受限,在压井过程中堵漏材料等易在工具处堆积卡埋管柱,造成测试管柱起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节省工序、缩短作业时间和实现快速投产的基于双向卡瓦可回收式液压封隔器的一体化井下作业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向卡瓦可回收式液压封隔器的一体化井下作业工具,所述一体化井下作业工具包括双向卡瓦可回收式液压封隔器,其中,所述封隔器包括:
中芯轴,第一剪切固定件,第二剪切固定件,第三剪切固定件,自上而下依次套设在中芯轴外壁上的液缸外筒、锁紧芯轴和限位组件,以及自上而下依次套设在锁紧芯轴外壁上的环形活塞、锁环组件、胶筒、锥体和卡瓦,其中,
中芯轴上段的壁上设置有内传压孔,该内传压孔能够将中芯轴的腔体与外界连通,中芯轴中段的壁相对于上段和下段的壁向里凹陷;
液缸外筒的下段与锁紧芯轴之间形成了一个具有单向开口的第一腔体,该开口方向朝下,液缸外筒的上段内设置有传压通道,该传压通道的一个开口与内传压孔连通,另一个开口与第一腔体连通;
锁紧芯轴与中芯轴的中段围成了密闭的第二腔体,锁紧芯轴的壁上还设置有贯通的第一旁通孔,第一旁通孔能够将第二腔体与套管内部连通;
锁紧芯轴和中芯轴通过第一剪切固定件连接;
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外筒和限位键,其中,限位外筒与锁紧芯轴之间形成了具有单向开口的第三腔体,该开口方向朝上,限位键位于第三腔体中并能够限制限位外筒相对于锁紧芯轴向下运动;
环形活塞设置在第一腔体中,且环形活塞能够封闭第一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39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