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出线绝缘包扎结构及其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3756.1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7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林桂龙;黄启浩;曾松;黄登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车骏发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2 | 分类号: | H01F27/3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左正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出 绝缘 包扎 结构 及其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出线绝缘包扎结构,包括移相线圈以及与移相线圈相连的引出线;所述引出线包括与移相线圈相连的内芯电磁线以及将内芯电磁线包裹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从内至外的NOMEX纸层、热缩带层以第一热缩管层和第二热缩管层。本发明还公开了引出线绝缘包扎结构的成型方法。本发明中,先在引出线的内芯电磁线上半叠包四层NOMEX纸层,用于平缓电压曲线;再半叠包三层热缩带层,然后包扎第一热缩管层和第二热缩管层,然后一起放到浇注罐中浇注,让整个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将放电通道全部封堵起来,极大地提高了绝缘强度;而凸台的设计则是用于稳定引出线位置的强度,以防在装配过程中受外力导致开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出线绝缘包扎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35kV级的移相线圈引出线采用的技术是浇注一个小凸台,然后再半叠包3层35kV的热缩带,最后再套一层35kV的热缩管作为绝缘。在这个绝缘强度下,单独每一相都能承受170kV的雷电冲击电压。
但移相线圈三相同时进行中性点雷电冲击时,由于内部线圈的电感电容效应,使得雷电冲击电压产生震荡,某一相承受的电压可能远高于170kV,导致引出线位置经常发生击穿放电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出线绝缘包扎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引出线绝缘包扎结构,包括移相线圈以及与移相线圈相连的引出线;所述引出线包括与移相线圈相连的内芯电磁线以及将内芯电磁线包裹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从内至外的NOMEX纸层、热缩带层以第一热缩管层和第二热缩管层。
本申请中,在引出线的内芯电磁线外设计了从内至外分布的NOMEX纸层、热缩带层以第一热缩管层和第二热缩管层,形成多级联防绝缘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其绝缘强度,降低了引出线位置发生击穿放电现象的风险。
可选地,所述NOMEX纸层设有四层,且长度为200mm。
可选地,所述热缩带层设有三层,为35KV热缩带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热缩管层为10KV热缩管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热缩管层为35KV热缩管层。
可选地,所述移相线圈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引出线的凸台。凸台的设计是用于稳定引出线位置的强度,以防在装配过程中受外力导致开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引出线绝缘包扎结构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线圈绕制在圆柱形模具上;
S2、在内芯电磁线外半叠包四层NOMEX纸层;
S3、在NOMEX纸层外半叠包三层热缩带层;
S4、在热缩带层外包扎第一热缩管层;
S5、在第一热缩管层外包扎第二热缩管层;
S6、包扎完成后将结构放入浇注罐中浇注树脂,最后冷却成型并取下圆柱形模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先在引出线的内芯电磁线上半叠包四层NOMEX纸层,用于平缓电压曲线;再半叠包三层热缩带层,然后包扎第一热缩管层和第二热缩管层,然后一起放到浇注罐中浇注,让整个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将放电通道全部封堵起来,极大地提高了绝缘强度;而凸台的设计则是用于稳定引出线位置的强度,以防在装配过程中受外力导致开裂。
附图说明
图1是引出线绝缘包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结构的半剖图。
图3是本发明成型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车骏发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车骏发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37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