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变冷却器电源切换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0628.1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9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潘雄;谢绍宇;邹盛业;付坚;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G01R3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金普 |
地址: | 5106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器 电源 切换 监测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主变冷却器电源切换监测装置,包括双电源切换装置和控制设备,双电源切换装置包括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第一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输入电源,输出端用于连接主变冷却器;第二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电源,输出端用于连接主变冷却器;双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串联在第一交流接触器的控制回路的第一继电器,以及串联在第二交流接触器的控制回路的第二继电器;控制设备分别连接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控制设备根据采集到的电压电流数据,产生相应的故障告警信息。本申请的装置简化了主变冷却器电源的切换监测工作流程,降低了运维成本,且提高了双电源切换监测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变冷却器电源切换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里面,变压器一直是发挥着改变电压等级、输送交流电能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变压器在运行时会产生空载损耗与负载损耗,这两种损耗将会转变成热能,使变压器温度升高,如果不及时把热量散逸出去,过高的温度就会造成变压器效率降低、绝缘损坏、使用寿命降低。目前大型主变必须采用强迫油循环风冷,加快变压器内部的上层热油与下部冷油对流,经过冷却器冷却后流回油箱,使变压器运行在允许温升范围内,保证主变的安全运行。但是在实际运行维护中,冷却器控制回路的设计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一旦某个元件发生故障造成冷却器不能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就会导致主变跳闸事故。所以,对主变冷却器电源的切换是否可靠运行直接影响冷却器是否能正常工作,间接影响变压器是否能安全运行。
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随着变电站数量的增加和人员的减少,人均工作量激增,传统的对主变冷却器电源的切换监测需要两名运行人员、车辆,以及路途时间成本,在工作流程上涉及计划派工、工作票办理、作业指导书执行等复杂流程,运维成本高,且切换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传统的对主变冷却器电源的切换监测工作流程复杂,运维成本高,且切换可靠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主变冷却器电源切换监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变冷却器电源切换监测装置,包括:
双电源切换装置,双电源切换装置包括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头串联在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回路,输入端连接第一输入电源,输出端用于连接主变冷却器;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头串联在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回路,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入电源,输出端用于连接主变冷却器;双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串联在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头与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回路之间的第一继电器,以及串联在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头与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回路之间的第二继电器;
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分别连接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控制设备根据采集到的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第一输入电压、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第一输入电流、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第二输入电压、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第二输入电流和主变冷却器的输入电压,产生相应的故障告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包括处理芯片以及连接处理芯片的采集模块;
采集模块的第一电压采集端口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第二电压采集端口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第三电压采集端口连接主变冷却器的输入端,第一电流采集端口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第二电流采集端口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集模块包括分别连接处理芯片的第一电压采集模块、第二电压采集模块、第三电压采集模块、第一电流采集模块和第二电流采集模块;
第一电压采集模块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第二电压采集模块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第三电压采集模块连接主变冷却器的输入端;第一电流采集模块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第二电流采集模块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0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