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医学影像获取血栓物理特性参数的可视化方法和可视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6711.7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2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娄昕;吕晋浩;马林;边祥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G06T7/45 | 分类号: | G06T7/45;G06T7/40;G06T5/00;G06K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卢春燕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医学影像 获取 血栓 物理 特性 参数 可视化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医学影像获取血栓物理特性参数的可视化方法和可视化系统,可视化方法包括:获取医学影像,勾勒所述医学影像中血栓体素的感兴趣区,根据所述医学影像中血栓体素的感兴趣区计算血栓物理特性参数,根据所述血栓物理特性参数输出参数图。根据医学影像中血栓体素的感兴趣区进行勾勒,可以将血栓医学影像中关于血栓的信息转化成直观明显的血栓物理特性参数,可以在未获取血栓标本之前进行血栓物理特征的评估,并形成可视化参数图。在进行血栓溶解或者开通前,提前预测相应治疗方式的成功率,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或器械,达到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医学影像获取血栓物理特性参数的可视化方法和可视化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血管内血栓形成是导致各种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发生在心脏或脑部的血栓会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或者残疾。相关技术中针对血栓形成治疗的方法有限,一种是采用纤维素溶解药物通过动脉或静脉注入血管内,使这种药物与血栓接触,从而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另一种为血管内机械治疗,即通过一定的物理装置到达血管内血栓形成的部分,将血栓击碎,或者打通,从而去除血栓。而治疗的效果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主要原因为血栓本身特性的不同,尤其使物理特性的不同,在相同的治疗方式下,血栓溶解或者开通的几率存在差别,在治疗前如果能够获取血栓的物理特性,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或者治疗器械,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血栓物理特性主要与形成的时间长短以及内容物有关,血栓内容物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纤维素,随着形成时间的推移,血栓逐渐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血栓内容物含量的不同、不同的排列方式决定了血栓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血栓紧密度,血栓硬度等。由于血管内血栓无法取出,传统的测量物体物理特性的方法无法使用。医学影像包括计算机断层成像或核磁共振成像能够对无创的对血栓进行成像,但无法直接判断血栓的物理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医学影像获取血栓物理特性参数的可视化方法,所述可视化方法可以根据医学影像获取血栓的物理特性参数,实现血栓的无创评估。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医学影像获取血栓物理特性参数的可视化系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基于医学影像获取血栓物理特性参数的可视化方法,包括:S1:获取医学影像;S2:勾勒所述医学影像中血栓体素的感兴趣区;S3:根据所述医学影像中血栓体素的感兴趣区计算血栓物理特性参数;S4:根据所述血栓物理特性参数输出参数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医学影像获取血栓物理特性参数的可视化方法,根据医学影像中血栓体素的感兴趣区进行勾勒,可以将血栓医学影像中关于血栓的信息转化成直观明显的血栓物理特性参数,可以在未获取血栓标本之前进行血栓物理特征的评估,并形成可视化参数图。在进行血栓溶解或者开通前,提前预测相应治疗方式的成功率,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或器械,达到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的效果,而且无需手术提取血栓标本,无创便可对血栓进行定量评估,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医学影像为分子影像、红外影像或超声波影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还包括:步骤S11:对所述医学影像进行滤波预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医学影像的图像灰度特征,勾勒所述医学影像中血栓体素的感兴趣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3中,采用纹理分析二阶特征模型,根据血栓体素信号强弱、体素位置以及空间相关性,计算血栓物理特性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67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