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036251.4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7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雷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41/20;F25B41/31;F24F1/0083;F24F1/0063;F24F11/65;F24F11/8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许峰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调节装置、第二换热器及第二节流调节装置;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的排出管,与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吸入侧连接的低压吸入管,依次连接所述排出管、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配管,以及将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节流调节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低压吸入管依次连接的第二配管,从而构成冷媒回路。本发明旨在使空调器具有恒温除湿功能的前提下,降低空调器的管路成本,提高空调器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天气的复杂性,使得空调器同时需要具备多种功能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人们为了克服湿度非常高的天气,需要空调器具有除湿功能。但现有具有除湿功能的空调器需要多根管路配合,从而增加了空调器的管路成本,同时需要增加较多制冷剂,从而造成空调器可靠性降低。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旨在使空调器具有恒温除湿功能的前提下,降低空调器的管路成本,提高空调器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包括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所述室外单元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调节装置、第二换热器及第二节流调节装置;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连接的排出管,与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吸入侧连接的低压吸入管,依次连接所述排出管、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配管,以及将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节流调节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低压吸入管依次连接的第二配管,从而构成冷媒回路。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经济器;所述经济器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节流调节装置之间的第一配管上,所述经济器的回流管与所述压缩机的中压吸入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回流管包括回流管本体、第一连通管及第二连通管;
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流管本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中压吸入口连通,在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流管本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压吸入管连通,在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经济器内设置有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二冷媒流路,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经济器两端的第一配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一端通过取液管与所述第一配管连通,另一端通过回流管与所述压缩机的中压吸入口连通;在所述取液管上设置有取液节流阀。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所述低压吸入管上;所述经济器的回流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室外侧节流调节装置,所述室外侧节流调节装置位于所述经济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一配管上。
可选地,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切换器,所述切换器能在第一切换状态与第二切换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切换状态下,所述切换器使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排出管连通并使所述第二配管与所述低压吸入管连通;
在所述第二切换状态下,所述切换器使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低压吸入管连通并使所述第二配管与所述排出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362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自然语言文本生成方法和装置以及对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