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数据同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0200.3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3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尤新强;陆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数据 同步 方法 | ||
1.一种物联网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部署数据接收服务,用于接收来自物联网平台的数据推送,在接收到数据时校验该数据真实性,如果不是来自物联网平台的推送,不进行任何操作;
步骤S2:部署数据推送服务,用于推送接收数据;
步骤S3:部署数据同步服务,通过服务器设备进行解析数据,解析后查询该设备是否在本平台内注册,如果是已注册设备,则将解析后的数据关联到该设备下,如果未注册则将该条数据关联的设备设置为未知;
服务器设备包括防护壳(1)、搬运槽(2)、服务器本体(3)、定位组件(4)、安装底板(5)、安装支架(6)、通风组件(7)、功能键槽(8)和固定脚垫(9),所述防护壳(1)的两侧边缘位置处均开设有搬运槽(2),所述防护壳(1)的前端中央位置处开设有功能键槽(8),所述防护壳(1)的底部四周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固定脚垫(9),所述防护壳(1)的内侧底部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安装支架(6),所述安装支架(6)之间设置有通风组件(7),所述安装支架(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底板(5),所述安装底板(5)的顶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服务器本体(3),且服务器本体(3)的外侧与功能键槽(8)连接,所述服务器本体(3)的外侧设置有定位组件(4);
所述定位组件(4)包括防刮垫(41)、螺纹座(42)、调节螺杆(43)、强力弹簧(44)和限位顶板(45),若干个所述螺纹座(42)固定安装在防护壳(1)的侧壁位置处,所述螺纹座(42)的内部中央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有调节螺杆(43),所述调节螺杆(4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刮垫(41),且防刮垫(41)与服务器本体(3)的外壁贴合连接,所述限位顶板(45)贴合安装在服务器本体(3)的顶部,所述限位顶板(45)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强力弹簧(44),且强力弹簧(44)的顶部均与防护壳(1)的内壁顶部连接;
步骤S4:在解析数据后判断该条数据 是否满足某些约定好的条件;
步骤S5:解析后存储下来的数据通过服务提供统一查询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接收物联网平台消息并进行过滤、解析、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可以根据约定条件触发事件,执行相应操作;如接收到烟雾报警器报警消息后向指定手机号发送短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接口包括提供统一的数据查询、分析、报表统计、导出、大数据分析等功能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7)包括网状板(71)、马达(72)、连接轴(73)和螺旋扇叶(74),所述网状板(71)固定安装在防护壳(1)前端面的底部一侧,所述网状板(71)上开设有若干个网孔,且网状板(71)通过网孔与防护壳(1)的内部连通,所述马达(72)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6)之间,且马达(72)的底部与防护壳(1)的内壁底部连接,所述马达(7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轴(73),且连接轴(73)的外侧通过螺钉安装有若干个螺旋扇叶(7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02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