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型红曲霉菌株培养基及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40024.0 申请日: 2019-09-06
公开(公告)号: CN110468158A 公开(公告)日: 2019-11-19
发明(设计)人: 何毅;刘志伟;李明;杨宁;何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华康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P1/02 分类号: C12P1/02;C12N1/14;C12R1/64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菌株 液态发酵 发酵培养基 红曲色素 红曲菌株 数据支持 研究菌株 应用提供 影响因素 红曲菌 产率 优化
【说明书】:

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红曲色素的红曲菌株培养方法。本发明以红曲菌Mr△lig4菌株为研究菌株,将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碳源,发酵培养基pH,液态发酵培养时间和液态发酵培养温度四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进而确定该菌株的最佳液态发酵条件,提高了本菌株产红曲色素的产率,从而为本菌株日后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高产型红曲霉菌株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曲霉:在真菌分类上,红曲霉属于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散囊菌目,红曲科。红曲霉还有很多亚种,能生产许多次生代谢产物,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具有聚酮结构。它具有很多分枝,菌丝之间会有横隔。并且随时间的增长,菌体颜色将会从初期的无色变为后期的紫红色。待菌丝进入成熟期后,菌体分枝顶端会长出棕色的分生孢子和橙红色的闭囊壳。我国关于红曲菌代谢产物利用的历史由来已久,迄今为止已有1000多年,红曲菌被当做酶制剂,成功运用在一些亚洲国家的食品发酵生产中。与此同时,红曲色素也作为一种非常有前景而又充满潜力的食品添加剂,运用在美国和一些欧盟国家的工业生产里。建立红曲霉菌属的法国学者,最早是从马铃薯培养基中筛选分离了两株真菌,随后,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都相继加入红曲菌的研究中。中国虽然是红曲产品生产及应用的大国,但在基础研究上却明显落伍。红曲菌产生的很多次级代谢产物包括红曲色素、洛伐他汀、麦角固醇、桔霉素等都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其中红曲色素有诸多保健功能,例如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以及抑制肿瘤细胞。比起化学合成色素,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天然食用色素凭借灵活的发酵条件、较高的原料转化率以及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红曲色素:红曲菌生产的红曲色素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及防腐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应用前景[7]。红曲色素属于蒽醌衍生物,颜色鲜红浓郁,溶于乙醇和水,安全性高(在与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剂共存都能保持稳定性[8]),热稳定性强,无毒副作用,并且对蛋白质的着色性强。经常在清酒、酱油、腐乳、豆酱、鱼、肉、糕点等食品的生产时用于着色。它凭借产量稳定,价格低廉,生产速度快等优点远超其他天然色素。与此同时,合成色素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截至到目前,我们已发现了将近100种已知结构的红曲色素。在经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以及致突变性试验后,红曲色素都显示无毒性也无致畸变作用[10]。现如今,红曲色素已凭借自己的诸多优点,成为一种受各国青睐的天然食用色素,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食品着色剂。但是由于红曲菌产红曲色素的产能较低,影响红曲色素的发展与应用。现如今,如何提高红曲色素的产量是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首要问题,目前已知主要有以下两种技术手段:一种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筛选、诱变出产量较高的红曲菌菌株;另一种方法就是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来提高红曲菌产红曲色素发酵液的色价[16-17]。由于我们目前对于突变机制的研究尚不明晰,难以通过人为控制并且工作量繁琐,所得到突变菌株也不具有稳定性,依旧有再此回复突变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所得到红曲色素产品的技术手段目前仍然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和未知的困难。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来提高红曲菌产红曲色素发酵液中的色价是暂时最为常见的技术手段。红曲色素的工艺发酵方式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与传统的固态发酵相比,液态发酵生产周期短,耗损低,产率高,然而主要的缺点是生产红曲色素的色价普遍偏低。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试图通过改变红曲菌培养条件和培养方式,来尽可能的提高红曲色素的色价。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康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康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00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红薯淀粉废水上的应用-201910840506.6
  • 黄志;海子彬;匡武;刘雨 -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2019-09-06 - 2019-12-20 - C12P1/02
  • 本发明属于红薯淀粉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红薯淀粉废水上的应用。该微生物絮凝剂以安徽颍上县当地“小麯子”为原料,分离得到了一株扣囊复膜酵母菌,再通过筛选,复选后,对纯化的菌株进行液态发酵,离心发酵液,即为微生物絮凝剂。用该微生物絮凝剂处理红薯淀粉废水相对其他微生物絮凝剂混凝沉淀时间更短,效果也更佳,安全性高,为红薯淀粉废水有用组分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安全保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一种能提高红曲色素产量同时降低桔霉素产量的添加物-201810485171.6
  • 邵彦春;张梦佳;陈福生 - 华中农业大学
  • 2018-05-17 - 2019-11-26 - C12P1/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红曲菌色素产量同时降低桔霉素产量的添加物——二氢香豆素(Dihydrocoumarin,DHC),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DHC,可提高红曲菌发酵色素(Monascus pigments,MPs)产量,同时抑制桔霉素(Citrinin,CIT)的产生。实验证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DHC浓度上升,MPs色价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IT随DHC浓度升高而降低。在不同规模的固态和液态发酵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DHC均能有效提高MPs的产量,同时降低CIT的产量。其中,在工业60t液态发酵罐中,可稳定提高MPs的产量约10%,降低CIT产量约90%。
  • 一种发酵法制备黑木耳黑色素的生产工艺-201810661550.6
  • 余之超;王大吉 - 镇安县秦绿食品有限公司
  • 2018-06-25 - 2019-11-22 - C12P1/02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法制备黑木耳黑色素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以麦麸汁为主要成分,添加干酪素、硫酸铜、磷酸二氢钾等组成发酵培养基,接种黑木耳菌丝体,经液体深层发酵,分离纯化和冷冻干燥制得纯度高、食用安全的黑木耳黑色素。本发明制备黑木耳黑色素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和便于后续加工等特点,黑木耳黑色素产品呈粉末状,纯度达70~85%,产量为900~1100mg/L。
  • 一种废弃茶渣利用冠突散囊菌生产浴足粉的方法-201510928696.9
  • 王晓丹;邱树毅;陈琳琳;徐佳 - 贵州大学
  • 2015-12-15 - 2019-11-22 - C12P1/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弃茶渣利用冠突散囊菌生产浴足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废弃茶渣的预处理;配制茶渣固体培养基;冠突散囊菌在PDA固体培养基上活化,在PDA固体斜面培养基中30℃培养4‑5d。再在斜面培养基上加入5ml生理盐水,使菌体融入生理盐水,按体积重量比2.5%加入料水比为1:1的麸皮培养基中,混匀,在30℃下发酵4‑6d;按重量比6%‑10%接种冠突散囊菌麸皮培养基到茶渣固体培养基中,混匀,在通30℃下发酵5‑7d;将上述发酵好的茶渣固体培养基置于60‑70℃烘箱中干燥水分至20%、冷却后制粉包装,既得产品。本发明具有增进肌肤细胞发育、防皱、抗氧化等功能,既能提高废弃茶渣利用率,又能发挥冠突散囊菌产生物活性的作用。
  • 藻类破壁发酵水解物的制备方法及作为禽类饲料添加剂的用途-201810446366.X
  • 褚俊杰;王舒眉;吴泉宪;蔡嫣翎;邱建民 - 台建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18-05-11 - 2019-11-19 - C12P1/02
  • 一种藻类破壁发酵水解物作为禽类饲料添加剂之用途,其中该藻类破壁发酵水解物系经制备菌液、制备藻液与混液发酵的步骤制得,该制备菌液步骤系将真菌依序进行平盘培养与液态培养后而得菌液,该制备藻液步骤则是将微藻进行最适化批次式培养取得特定浓度的微藻液,该混液发酵则是将该菌液与该藻液以一定体积比例混合以让真菌对微藻进行发酵破壁与发酵水解,而经两阶段式发酵后可完整释出微藻细胞内的水解蛋白、功能性胜肽、胺基酸等物质,进而将该藻类破壁发酵水解物添加入禽类饲料内后,可作为具降低家禽热紧迫与抗病毒进而提高生长性能之饲料添加剂。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