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细长盲孔熔模铸件型壳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1439.6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0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郭文刚;韩梅;李炼;徐宁虎;侯运安;刘增社;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长 盲孔熔模 铸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细长盲孔熔模铸件型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蜡模细棒和本体铸件的蜡模,蜡模细棒直径小于本体铸件盲孔直径,长度大于本体铸件盲孔长度;2.对蜡模细棒涂挂型壳;3.将涂挂了型壳的蜡模细棒插入本体蜡模的盲孔中,在盲孔和蜡模细棒的间隙中注入耐火浆料;4.待耐火浆料自然干燥后,进行整体型壳涂挂;5.整体型壳涂挂完成后,将伸出盲孔部分的蜡模细棒部分磨开,露出内部蜡模,再将整体蜡模及蜡模细棒进行脱蜡;6.将脱完蜡的整体型壳进行焙烧,得到熔模铸件型壳。解决了铸件带有细长盲孔熔模铸件的型壳制备问题,保证了盲孔内的型壳强度,浇注时铸件未发生“跑火”现象,消除了盲孔内的残缺性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熔模精密铸造领域,涉及一种带细长盲孔熔模铸件型壳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它是用可溶性的材料制成熔模并组合模组,然后再模组表面涂敷多层耐火材料,待干燥固化后形成型壳,将型壳加热熔出模料,再经高温焙烧后浇入金属液即得熔模铸件。
在熔模铸造中,型壳制备是重要的工序之一,型壳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铸件的质量。目前型壳一般用涂挂法制取。即在蜡模组上涂挂耐火料浆,然后除去过多的糊状物,撒上耐火砂粒,再将涂料干燥硬化,使模组外形成第一层型壳。重复操作多次,在模组外形成多层坚固的型壳。按照零件形状尺寸的不同,通常小件需制作4~5层型壳,大件需要制作7~8层型壳才能得到所需的型壳强度,也就是说通常至少需要4层型壳才能保证型壳具有足够的强度,避免在金属液进入型壳后不至于发生“跑火”现象,造成铸件形成残缺性缺陷,甚至导致铸件报废。
对于带有细长盲孔的铸件,由于具有细长的盲腔,难于涂挂耐火料浆,也更难以清理孔内浮砂,使得涂挂约2层时,孔内已经堵塞无法反复涂挂,造成孔内局部型壳强度不足,浇注时发生“跑火”现象,使铸件形成残缺性缺陷,甚至导致铸件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带细长盲孔熔模铸件型壳的制备方法,提高带细长盲孔熔模铸件型壳的强度,减少铸件浇注后的抛修量,降低零件废品损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带细长盲孔熔模铸件型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蜡模细棒和本体铸件的蜡模,蜡模细棒直径小于本体铸件盲孔直径,长度大于本体铸件盲孔长度;
步骤二,采用与本体铸件相同涂挂工艺,对蜡模细棒涂挂3~5层型壳;
步骤三,将涂挂了型壳的蜡模细棒插入本体蜡模的盲孔中,在盲孔和蜡模细棒的间隙中注入耐火浆料;
步骤四,待耐火浆料自然干燥后,进行整体型壳涂挂;
步骤五,整体型壳涂挂完成后,将伸出盲孔部分的蜡模细棒部分磨开,露出内部蜡模,再将整体蜡模及蜡模细棒进行脱蜡;
步骤六,将脱完蜡的整体型壳进行焙烧,得到熔模铸件型壳。
优选的,步骤一中,蜡模细棒直径小于本体铸件盲孔直径3mm~5mm,长度大于本体铸件盲孔长度8mm~10mm。
进一步,蜡模细棒直径小于本体铸件盲孔直径5mm,长度大于本体铸件盲孔长度10mm。
优选的,步骤二中,对蜡模细棒涂挂4层型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14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内异型弯曲孔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铸造用过滤网及浇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