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及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6819.2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2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蒋振康;罗秋芬;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湖北联硕动力电池技术服务企业(有限合伙)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33;H01M10/635;H01M10/6562;H01M10/6571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14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充电 电池模组 电量 电池 加热 加热系统 预设 充电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使用寿命 充电操作 充电过程 加热操作 检测电池 切换组件 选择操作 充电机 加热板 散热 模组 损伤 检测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包括:充电机、电池模组、加热充电切换组件、电池管理系统、加热板,一种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检测充电连接;S2,检测电池模组的温度及电池模组的电量,根据电池模组的温度及电池模组的电量选择操作方式;S3,当电池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及电池模组的电量低于最大电量,进行加热操作;S4,当电池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及电池模组的电量低于最大电量,进行充电操作;S5,当电池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散热操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及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可以保证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不损伤电池,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及电池充电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以前高空作业车行业中,以电池作为主动力的系统主要是采用的铅酸电池,但在低温(-10℃或者-20℃环境)下充放电对于铅酸电池来说,有效容量过低,不足额定容量的30%。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铅酸电池被锂离子电池取代的形势已经越发明显。在这一大趋势下,锂离子电池系统技术在高空作业车行业内的应用亟待开发,然而,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在电池温度低于0℃的情况下给电池充电会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一种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及电池充电加热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包括:充电机、电池模组、加热充电切换组件、电池管理系统及加热板,所述充电机与所述加热充电切换组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连接,所述加热充电切换组件与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及所述加热板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所述充电机用于提供充电的能源及加热的能源,所述加热充电切换组件用于实现电池加热和电池充电模式的切换,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检测所述电池模组的数据并控制所述加热充电切换组件进行加热及充电的切换,所述加热板与所述电池模组贴合。
一种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充电连接;
S2,检测电池模组的温度及电池模组的电量,根据电池模组的温度及电池模组的电量选择操作方式,所述操作方式包括加热操作、充电操作及散热操作;
S3,当电池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及电池模组的电量低于最大电量,进行加热操作;
S4,当电池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及电池模组的电量低于最大电量,进行充电操作;
S5,当电池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散热操作。
本发明的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加热系统及电池充电加热方法,可以保证电池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加热到标准温度开始充电,保证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不损伤电池,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一种电池充电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一种电池充电加热系统的模块连接图;
图3所示为一种电池充电加热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湖北联硕动力电池技术服务企业(有限合伙),未经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湖北联硕动力电池技术服务企业(有限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68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