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舞蹈类非遗传承与交互学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3733.4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5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鹏;李瑞堃;郭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40/20 | 分类号: | G06V40/20;G06F16/901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涂秀清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舞蹈 遗传 交互 学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舞蹈类非遗传承与交互学习的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采集实验人的舞蹈动作数据,构建非遗传承人的舞蹈数据库;步骤2,数据分析校正与模型重建,对采集的数据通过最小乘二算法与舞蹈标准动作进行比对;步骤3,数据库分类;将非遗舞蹈类实验数据库按照舞蹈动作类型、舞蹈难度、舞蹈设定的情景、捕捉方式分类等划入不同的数据库区域,步骤4,交互学习,通过数据库建立非遗交互学习系统进行对非遗舞蹈的交互学习。本发明一种舞蹈类非遗传承与交互学习的方法实现了对舞蹈类古典文化的精确传承,且有效实现了人们对非遗交互鉴赏学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遗舞蹈文化传承与学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舞蹈类非遗传承与交互学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产物因其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然而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多地的文化交流愈发开放交融;中华文化作为主流文化,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中华古典文化逐渐呈现流失甚至彻底消失的状态,鉴于此,我们应当对中华古典留下的智慧结晶加以保护,以便让中国文化一直传承并启迪后辈以供学习;因此,追寻非遗文化项目的精准传承就显得相当重要,通过科学技术对其进行高度的整合和提取才是较为有效的方法,针对舞蹈类的非遗传承我们通过相应的仪器,学习相应的资料系统并扩充动作数据库以及虚拟现实等方法,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及交互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传承人水平高低不一、传承形式复杂以及例如文化场所等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多重影响,使得非遗传统的技艺与传承精度并不高,此来交互学习的参考价值较低,对于舞蹈类表演形式的传承,在并没有真正达到对古典文化中舞蹈的整体高度把握的情形下,会使得舞蹈类非遗文化传承不精确,且非遗交互鉴赏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舞蹈类非遗传承与交互学习的方法。解决了目前对于舞蹈类表演形式的传承,在并没有真正达到对古典文化中舞蹈的整体高度把握的情形下,会使得舞蹈类非遗文化传承不精确,且非遗交互鉴赏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舞蹈类非遗传承与交互学习的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采集实验人的舞蹈动作数据,构建非遗传承人的舞蹈数据库,
步骤1.1,对非遗项目的人体动作进行单个分解,用运动捕获装置记录其运动过程中身体部位的位置变化和方位数据,并与人体体态参数共同构建非遗传承人的舞蹈数据库,
步骤1.2,采用光学式动作捕捉系统对实验人群进行如步骤1.1中的实时的动作数据的捕捉与采集;
步骤2,数据分析校正与重建,
步骤2.1,对实验人体动作进行数据采集归类,并按照国家非遗要求对动作的特殊意义点位置进行数据及处理,利用最小二乘法算法对比精确标准的舞蹈动作拟合动态方程:
N={(xi,yi)}=(i=1,2,3,4...,m)
Y=P(X)
E2=∑[P(Xi)-Yi]2
其中,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实验数据,测量得出了每个测点的回归数据点集合N,xi、yi分别为任意一组实验x、y的测试数值,P(X)为拟合函数,拟合函数表示集合点的距离平方和最小的曲线方程,Y最小二乘解,E2表示误差的平方和,
步骤2.2,数据校正与模型重建,
将步骤2.1中得到的非遗传承人的舞蹈动作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测试数据采用一元回归分析,一元回归分析分析公式为:
Y′=α+β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37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