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洋流能与波浪能耦合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2659.4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5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麒;陈爱玲;陆通通;鲁博文;张泽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25/10 | 分类号: | F01K25/10;F24S10/70;F24S60/00;F24V50/00;F25B9/06;F25B15/0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洋流 波浪 耦合 发电 系统 | ||
1.一种洋流能与波浪能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液氨装置、洋流发热装置(12)、波浪能发热装置(13)和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液氨装置用于为所述洋流发热装置(12)提供液氨,并将所述发电装置排出的氨气冷凝为液氨并储存,用于下一次发电;
所述洋流发热装置(12)利用洋流冲击产生的热量加热所述液氨并将其送入所述波浪能发热装置(13)中;
所述波浪能发热装置(13)将波浪拍打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洋流发热装置(12)送入的液氨中,该液氨进一步吸热后气化为氨气并进入所述发电装置中,通过膨胀做功进行发电;
所述波浪能发热装置(13)包括钢珠(22)、空心钢球(20)、支架(21)和第一罐体,其中所述钢珠(22)密封在所述空心钢球(20)内,该空心钢球(20)通过所述支架(21)与所述第一罐体连接,工作时,波浪拍打所述第一罐体使所述空心钢球(20)发生摇晃,所述空心钢球(20)内的钢珠(22)相互摩擦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到所述第一罐体内的液氨中,对其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洋流能与波浪能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洋流能与波浪能耦合发电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波浪能发热装置(13)和发电装置之间的太阳能发热装置,所述太阳能发热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太阳能集热器(2)和换热器(3),工作时,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吸收太阳能的热量并对管内的高温抗燃油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高温抗燃油进入所述换热器(3)中,通过换热作用加热所述波浪能发热装置(13)排出的氨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洋流能与波浪能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能发热装置(13)与所述发电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并分别通过第一阀门(15)和第二阀门(4)控制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开闭,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用于将所述波浪能发热装置(13)排出的氨气与所述太阳能发热装置进行换热后送入所述发电装置,所述第二通道用于将所述波浪能发热装置(13)排出的氨气直接送入所述发电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洋流能与波浪能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装置包括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凝汽器(7)、储氨罐(10)和液氨泵(11),其中所述凝汽器(7)利用海水将所述发电装置排出的氨气冷凝为液氨并储存在所述储氨罐(10)中,所述液氨泵(11)将所述储氨罐(10)中的液氨送入所述洋流发热装置(12)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洋流能与波浪能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能发热装置(13)的第一罐体上设置有第一温度表(16)和第一压力表(17),并且该第一罐体的出口设置有第三阀门(14),工作时,利用所述第一温度表(16)和第一压力表(17)测量所述第一罐体内氨气的温度和压力,然后通过控制所述第三阀门(14)的开度和所述液氨泵(11)的转速调节进入所述发电装置中氨气的条件,使得该发电装置的输出功率保持平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洋流能与波浪能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洋流发热装置(12)包括轴承(24)、叶片(23)、第二罐体、圆环(27)、钢球(28)和散热片(26),所述轴承(24)的一端与所述叶片(23)连接,其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罐体内,与并排设置的所述圆环(27)连接,所述钢球(28)放置在所述圆环(27)的间隙内,并通过外部的隔离罩进行固定,所述隔离罩上设置有散热片(26),工作时,洋流通过所述叶片(23)带动所述圆环(27)进行转动,使得所述圆环(27)与所述钢球(28)之间摩擦产生热量,并通过所述散热片(26)将该热量传递到所述第二罐体内的液氨中,对其进行加热。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洋流能与波浪能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膨胀机(5)和发电机(6),所述氨气进入所述膨胀机(5)内做功并带动所述发电机(6)发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洋流能与波浪能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洋流发热装置(12)与波浪能发热装置(13)之间通过软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6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