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滤单元、膜堆反应器、柱式反应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1848.X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6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冉文波;冉亦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细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0 | 分类号: | B01D63/00;C02F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丹;王蔷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单元 反应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滤单元、膜堆反应器、柱式反应器及其制造方法,过滤单元包括滤膜件及曝气件,滤膜件内设有集水通道,滤膜件为多个,滤膜件围绕曝气件设置或滤膜件设于曝气件两侧,曝气件内设有充气通道,曝气件为可膨胀的弹性件,曝气件上设有多个可变形口,曝气件具有常规状态及充气状态,在常规状态下,可变形口闭合,在充气状态下,曝气件膨胀,可变形口打开。上述过滤单元,当向曝气件内的充气通道充气时,可变形口打开,气体由充气通道通过可变形口进入污水中对滤膜件进行刷洗,当停止向充气通道内充气时,滤膜件恢复到常规状态,可变形口重新闭合,因此无需一直对充气通道充气即可防止污水进入充气通道内并堵塞充气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资源再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单元、膜堆反应器、柱式反应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国全面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同时,环境污染与之相随,特别是水污染,近年来各种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处理被污染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成为当务之急。而国内现阶段对污水的处理多停留在化学药剂处理或传统沉淀生化处理阶段。其问题是引入新的污染源,处理水质不达标或处理效率较低下。超滤膜或微滤膜做为一种污水处理的有效利器,可有效去除水中浊度,在和生化工艺搭配使用时,显著提高了生化的效率和产水的水质。在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中,主要通过曝气的方式擦洗膜丝,防止污水沉程粘滞在膜丝上面而影响产水,但传统的应用中存在曝气效率低下,能耗高和容易堵塞缺点,而且堵塞后非常不容易清理的问题,在应用中经常造成曝气结构报废的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不易堵塞的过滤单元、膜堆反应器、柱式反应器及其制造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过滤单元,包括滤膜件及曝气件,所述滤膜件内设有集水通道,所述滤膜件为多个,所述滤膜件围绕所述曝气件设置或所述滤膜件设于所述曝气件的两侧,所述曝气件内设有充气通道,所述曝气件为可膨胀的弹性件,所述曝气件上设有多个可变形口;所述曝气件具有常规状态及充气状态,在所述常规状态下,所述可变形口闭合,所述可变形口内相对的两个内壁之间距离为0.1mm~1mm,所述可变形口与所述充气通道断开导通,在所述充气状态下,所述曝气件膨胀,所述可变形口打开,所述可变形口与所述充气通道连通;所述集水通道与所述充气通道沿同一方向设置,所述集水通道的前端为第一开口端,所述集水通道的后端为第一封闭端,所述充气通道的前端为第二封闭端,所述充气通道的后端为第二开口端,沿所述第二开口端至所述第二封闭端的方向上,所述可变形口的数量减少。
上述过滤单元,滤膜件可用于过滤污水,并通过滤膜件内的集水通道将过滤后的水进行收集,曝气件在常规状态下未变形,且可变形口闭合,则污水无法进入曝气件内,也就不会堵塞充气通道,当向曝气件内的充气通道充气时,曝气件可膨胀,此时可变形口打开并与充气通道连通,气体由充气通道通过可变形口进入污水中,由于滤膜件围绕曝气件或滤膜件位于曝气件的两侧,由可变形口喷出的气体可对滤膜件进行刷洗,防止污水沉程粘滞在膜丝上面而影响产水,由于滤膜件为弹性件,当停止向充气通道内充气时,滤膜件恢复到常规状态,可变形口重新闭合,因此无需一直对充气通道充气即可防止污水进入充气通道内并堵塞充气通道,提高了使用寿命,且能耗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形口为工字型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形口为长条口、微型圆孔或椭圆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曝气件为折扁管或圆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水通道的前端及后端沿由上到下的方向设置,所述充气通道的前端及后端沿由上到下的方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细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细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18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