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水分的固体吸附剂的吸附和再生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1212.2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7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朱荣欣;汪帆;杨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诺维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谢怡婷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水分 固体 吸附剂 再生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吸附水分的固体吸附剂的吸附和再生方法,其中,实施所述方法的装置包括水分吸收塔、第一固体吸附塔和第二固体吸附塔,以及连接水分吸收塔、第一固体吸附塔和第二固体吸附塔的管路和阀门;
其中,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与第一固体吸附塔顶部和第二固体吸附塔顶部连通;且在连通第一固体吸附塔和第二固体吸附塔前的第二管路上设置加热器;所述第一固体吸附塔底部与第五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固体吸附塔底部与第六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固体吸附塔底部和所述第二固体吸附塔底部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通;
所述水分吸收塔顶部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固体吸附塔顶部和第二固体吸附塔顶部连通,所述水分吸收塔顶部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固体吸附塔顶部和第二固体吸附塔顶部连通;所述第一固体吸附塔底部和所述第二固体吸附塔底部通过第四管路与水分吸收塔连通,且在连通水分吸收塔前的第四管路上设置冷却器;
第七管路与水分吸收塔连通,和/或与第一管路连通,和/或与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七管路用于向水分吸收塔和/或第一管路,和/或第二管路输送含有水分的气体;
所述装置还包括吸收处理单元或存储单元,所述吸收处理单元用于吸收干燥后的气体中的其他组分或杂质,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干燥后的气体;所述吸收处理单元或存储单元与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连通;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有水分的待处理气体通过第一管路送入第一固体吸附塔进行吸附处理,得到水分含量小于100ppm的气体,并通过第五管路排出;此时第二固体吸附塔处于备用状态;所述的含有水分的待处理气体中的水分的含量低于500000ppm;
2)当第五管路中的气体中水分含量大于100ppm,此时需要对第一固体吸附塔中的固体吸附剂进行再生处理,将含有水分的待处理气体通过第一管路送入第二固体吸附塔进行吸附处理,得到水分含量小于100ppm的气体,将部分气体通过第六管路排出,部分气体通过第三管路返回到第二管路中;
3)第二管路中的气体经加热器加热后送入第一固体吸附塔,对其中的固体吸附剂进行再生,得到再生后的固体吸附剂和水分含量提升的气体;
4)步骤3)的水分含量提升的气体通过第四管路经过冷却器返回到水分吸收塔;
5)当步骤3)的水分含量提升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接近第二管路中的气体的水分含量时,停止对第二管路中的气体进行加热,继续将第二管路中的气体通过第一固体吸附塔,对第一固体吸附塔进行降温;
步骤5)中,所述接近为步骤3)的水分含量提升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与第二管路中的气体的水分含量的差值为第二管路中的气体的水分含量的±10%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5)中,当第一固体吸附塔中的固体吸附剂的温度低于100℃时,停止通过气体;即完成了对第一固体吸附塔的再生处理,此时第一固体吸附塔处于备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步骤5)中,当第一固体吸附塔的固体吸附剂的温度低于60℃时,停止通过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6)当步骤2)的第六管路中的气体中水分含量大于100ppm,将从第二固体吸附塔底部排出的气体通过第四管路经过冷却器返回到水分吸收塔;或者,
将含有水分的待处理气体通过第一管路送入已完成再生处理的第一固体吸附塔进行吸附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7)重复步骤2)-步骤5)和任选地步骤6),对第一固体吸附塔和第二固体吸附塔进行再生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8)将得到的水分含量降低的气体送入吸收处理单元进行进一步的吸收处理,或送入存储单元进行存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9)将经吸收处理单元吸收处理后的气体或存储的气体重新送入固体吸附塔用于固体吸附剂的再生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诺维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诺维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12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摇臂加强的橡胶复合桥梁支座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智能加热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