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可视化油田低温破乳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1202.9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3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乃旭;吴敏;孙岳明;周建成;代云茜;郑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微纳米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21/06 | 分类号: | C07D221/06;C10G3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可视化 油田 低温 乳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可视化油田低温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将聚丙烯酸类破乳剂与荧光剂进行混合后,加入破乳剂进行破乳反应,将反应后的乳液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荧光破乳剂在乳液中的移动轨迹与聚集状态;本发明一种荧光可视化油田低温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能够观测到破乳剂的分子运动过程和破乳过程,对破乳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本发明在传统油田低温破乳剂分子的基础上接上萘酰亚胺类荧光分子基团,使其在特定波长下能显示荧光,同时此基团的接入对破乳剂本身性能基本没有影响;通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此荧光破乳剂在乳液中的移动轨迹,结合乳状液中油水界面的变化过程,可以探索破乳剂在乳状液中的破乳机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可视化油田低温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破乳剂的制备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多数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特别是采用了三次采油技术以后,油田大多数区块采出液综合含水率已升至90%以上,原油处理成本也在逐年增加,企业为了减少原油的处理成本,优化工艺步骤,提升原油处理的效率,因此,正在对工艺进行初步优化,目前油田破乳过程由于其复杂性,破乳机理研究受到制约,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对破乳剂的分子运动过程和破乳过程进行观察,成为众多企业所要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荧光可视化油田低温破乳剂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荧光可视化油田低温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将聚丙烯酸类破乳剂与荧光剂进行混合后,加入破乳剂进行破乳反应,将反应后的乳液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荧光破乳剂在乳液中的移动轨迹与聚集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荧光剂为油溶性荧光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荧光剂为4-溴-1,8-萘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破乳剂为聚丙烯酸类破乳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具体步骤如下:
1)化合物Ⅰ的合成
将4-溴-1,8-萘酐中加入乙醇,并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搅拌,当温度达到50℃时,加入正丁胺,加热搅拌回流,用薄层色谱跟踪,直到反应结束,冷却,过滤,得到化合物Ⅰ;
2)化合物Ⅱ的合成
将乙二胺进行搅拌并加热至70℃,加入化合物Ⅰ,待反应液澄清后,用薄层色谱跟踪,直至反应完毕后冷却,过滤,重结晶后得到化合物Ⅱ;
3)化合物Ⅲ的合成
向聚丙烯酸类破乳剂中加入二氯甲烷,滴加亚硫酰氯,并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搅拌反应,冷凝回流后提纯,得到化合物Ⅲ;
4) 化合物Ⅳ的合成
称取产物Ⅱ中加入溶剂、催化剂进行搅拌,然后缓慢滴加化合物Ⅲ并进行反应,过滤后将滤液旋干,通过柱层析分离,即化合物Ⅳ;
5)化合物Ⅳ的检测
将反应后的乳液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荧光破乳剂在乳液中的移动轨迹与聚集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中4-溴-1,8-萘酐与正丁胺的摩尔比为1: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中薄层色谱跟踪时所用的展开剂为二氯甲烷以及石油醚,所述二氯甲烷与石油醚的体积比为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中薄层色谱跟踪时所用的展开剂为二氯甲烷以及甲醇,所述二氯甲烷以及甲醇的体积比为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微纳米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南京中微纳米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12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