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液氨为SCR还原剂的柴油机尾气排放净化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47106.7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2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胡杨;谢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集美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1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511699 广东省清远市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氨钢瓶 液氨 净化处理系统 柴油机尾气 液位传感器 端部法兰 稳压装置 开口 氨气流量调节阀 柴油氧化催化剂 空气流量控制阀 压力传感器集成 检测器 催化反应器 上加热装置 压力传感器 再循环装置 加热装置 净化装置 尿素系统 氨释放 捕获剂 耗氨量 碳颗粒 排放 充装 水解 配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液氨为SCR还原剂的柴油机尾气排放净化处理系统,液氨钢瓶装有液氨,液氨钢瓶与液位传感器相连,液氨钢瓶与第三压力传感器相连,液氨钢瓶与其上加热装置相连,液氨钢瓶上的液位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集成一个检测器,通过液氨钢瓶端部法兰式开口与液氨钢瓶相连,加热装置采用液氨钢瓶端部法兰式开口与液氨钢瓶相连,稳压装置与净化装置相连,氨气流量调节阀与稳压装置相连,空气流量控制阀与柴油氧化催化剂‑碳颗粒捕获剂尾部相连,再循环装置与催化反应器相连。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尿素系统水解产氨反应复杂,实际耗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解决了固态氨技术中氨充装缓慢,氨释放受温度控制,市场配套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柴油机尾气排放净化处理,更具体一种利用液氨为SCR还原剂的柴油机尾气排放净化处理系统,其适用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氮氧化物的处理,特别是以柴油 为主的化石燃料。尤其是使用液氨作为汽车尾气处理的还原剂的供给系统的技术方面。
背景技术
中国公路运输量占全部运输量70%以上,柴油车因其在动力性、经济性以及可靠性 方面比汽油车更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承担着绝大多数的货运。然而柴油车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PM排放占所有机车排放的70%以上,随着《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 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的颁布,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特别是氮氧化物的排放从 国五阶段180mg/km提升到国6a的60mg/km直至国6b 35mg/km。因此为了降低氮 氧化物的排放,有必要采用氨类物质作为还原剂,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SCR),从而得 到清洁的氮气和水。
目前柴油车采用BASF AdBlue技术,即使用32.5%的尿素溶液作为氨类物质,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基本原理是利用纯尿素和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32.5%的尿素水溶液,储存于尿素箱中,其经过尿素泵(例如,博世2.2尿素泵0445042024尿素泵)进入压力空腔,受压尿素溶液在尿素控制器(DCU)的作用下从尿 素碰嘴中喷出、雾化,其经水解、热解之后产生氨气,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氮氧化 物转化成氮气和水,具体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主反应:(NH2)2CO(水溶液)→(NH2)2CO(熔化态)+x H2O(I);(NH2)2CO→NH3+HNCO(II);HNCO+H2O→NH3+CO2(III);副反应:
尿素在高温时不稳定,193℃发生尿素水溶液的脱水反应(I);250℃会分解成 氨(NH3)和异氰酸(HNCO)(II);400℃异氰酸(HNCO)与水反应生成氨(NH3)和 二氧化碳(CO2)(III)。当排气温度低于300℃时,尿素溶液的分解率<20%,绝大部 分尿素溶液是进入SCR催化箱后才进一步分解成氨气。与此同时,在150-160℃时,易 发生副反应(IV)生成缩二脲。
由此可见尿素水溶液在水解产氨过程中反应复杂,难以精确控制;再者水解过程会 降低排气温度,造成催化反应率下降从而使得尾气排放难以达标;同时水解、热解不完全的尿素水溶液容易产生缩二脲结晶,沉积在排气管路或是尿素喷嘴部位,堵塞排气管 路从而造成发动机动力的损失,燃油经济性恶化,排放恶化;尿素水溶液的冰点为-11℃ ,低温环境下SCR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整车的排放控制并未发挥有效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集美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清远集美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71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