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原位氮矿化速率测定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62564.1 | 申请日: | 201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4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葛晓敏;胡亚萍;陈水飞;周旭;张文文;王乐;郭伟波;李建南;雍凡;丁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郑州欧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6 | 代理人: | 徐杨阳 |
地址: | 21004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质 土柱 堵盖 上端 离子交换树脂 森林生态系统 速率测定 氮扩散 培养土 石英砂 主管体 树脂 矿化 离子交换树脂层 本实用新型 硝酸根离子 层叠分布 流动过程 坡口结构 石英砂层 铵根离子 土壤水 土壤 氮量 淋溶 滤网 吸附 下端 填充 地表 穿过 降水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原位氮矿化速率测定的装置,包括可自上而下依次对接的上堵盖、主管体和下堵盖,主管体的下端设有可穿过地表的坡口结构,上堵盖和下堵盖内填充有自下而上层叠分布的石英砂层、滤网和离子交换树脂层。上端的离子交换树脂可阻止降水中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或土壤水流动过程中的矿质氮的输入,避免其他外部矿质氮进入培养的土柱中,下端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吸附培养土柱中淋溶下来的矿质氮;上端的石英砂可阻止培养土柱中的矿质氮扩散至土柱上端的树脂,下端的石英砂可阻止土柱外的矿质氮扩散至土柱下端的树脂中,从而可较为精确的测定和计算培养的土柱中实际的矿质氮量和矿质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原位氮矿化速率测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土壤氮素流失的计算主要依赖于打取特定层次的土壤,利用KCL溶液浸提各层土壤的硝态氮和铵态氮,通过对各层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进行比较,对氮素流失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如果样品测定不及时,硝态氮和铵态氮会发生相互转化,易产生误差;同时样品难以混匀,取样测定时与田间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后来研究者通过田旁修渗漏池,渗漏计以及土层中放置托盘和接液瓶,通过抽液管连接地面的采样瓶、接液瓶和真空泵等来获得土壤渗漏液,室内通过装填土柱,应用基础数据构建相应模型,对农田氮素流失进行模拟。这些试验设计存在共性问题是不仅投资较大和试验成本高;而且土柱模拟和修渗漏池对原状土结构有一定破坏,渗漏计扰乱试验田土层,试验过程复杂,渗漏液收集过程中容易会出现导液管堵塞,渗漏液体积难以计算,真空泵的压力不易控制等问题,影响试验进程;以上试验测定均是模拟结果,距离真值还有距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氮素流失研究的深入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定结果准确的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原位氮矿化速率测定的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原位氮矿化速率测定的装置,包括可自上而下依次对接的上堵盖、主管体和下堵盖,主管体的下端设有可穿过地表的坡口结构,上堵盖和下堵盖内填充有自下而上层叠分布的石英砂层、滤网和离子交换树脂层。上端的离子交换树脂可阻止降水中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或土壤水流动过程中的矿质氮的输入,避免其他外部矿质氮进入培养的土柱中,下端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吸附培养土柱中淋溶下来的矿质氮;上端的石英砂可阻止培养土柱中的矿质氮扩散至土柱上端的树脂,下端的石英砂可阻止土柱外的矿质氮扩散至土柱下端的树脂中,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使土柱在自然状态下原位培养,可较为精确的测定和计算培养的土柱中实际的矿质氮量和矿质速率。
进一步地,上堵盖、主管体和下堵盖均为PVC管,上堵盖的上端口和下堵盖的下端口各自捆扎蒙设有尼龙网或钢丝网材质的封口件。
进一步地,主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上堵盖的下端口和下堵盖上端口分别设置有外螺纹,上堵盖和下堵盖各自通过转接套连接主管体,转接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滤网固设在转接套的中部且隔设在两端内螺纹之间,转接套一端的内螺纹连接在主管体端部的外螺纹上,另一端的内螺纹连接上堵盖或下堵盖。
进一步地,滤网为100-150目的钢丝网或尼龙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625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