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口警示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35045.6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9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梁勤正;胡再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G08B5/36;E02D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红外测距元件 井口 警示 气压传感器 气囊 井盖 检测 防护装置 充气 电缆 电磁阀门 电磁气阀 开口密封 排水管道 平台布置 危险区域 向上弯曲 硬质管道 螺旋形 平面的 胀鼓 防护 供电 力量 | ||
一种井口警示防护装置,在排水管道布置气管和电缆,电缆对红外测距元件、气压传感器和电磁阀门供电。气管为硬质管道,气管在井口向上弯曲、气管在距离井口10‑15cm处形成螺旋平台,该螺旋平台能够承受100‑150公斤的力量;螺旋平台布置检测元件包括红外测距元件和气压传感器,红外测距元件检测井盖是否盖住,气压传感器则检测气管充气是否足够;螺旋形平面的气管通过开口密封连接8个气囊;红外测距元件检测到井盖不存在则电磁气阀打开,气管对气囊充气,气囊胀鼓突出于路面以警示井盖丢失,警示附近人员远离危险区域;即使仍有人员踏入井口,该螺旋平台也能够承受意外落入人员的重量,为其提供一定防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警示井口有危险并提供一定防护的装置,能警示附近人员不要靠近危险地段,并在人员不小心掉入时提供保护。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气候变化剧烈,城市中时常会遭遇暴雨,造成路面积水,下水道等井盖被倒灌的水流冲走,给行人车辆的安全带来隐患。现有的防护警示措施皆不够完善,如防护网不能在人掉入井口前起到警示作用,等人掉入后再起作用时已经对人员造成了伤害;而警示牌等警示装置需要维护人员发现井口出现险情后再安放,不够及时,在这段时间内极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口示警示防护装置。本装置通过在井口下的排水管道中安装防水耐候气管,气管伸出排水管道(井盖放置在井口,井口下方为竖井,有一定的深度,竖井深度在不同的位置不同,大致在1米多到几十米,井口的大小能够容纳成年人自用上下,主要为为了便于维修,带来的风险就是在城市内涝、井盖丢失容易导致行人掉入和过往车辆陷落,竖井的下方有接近于水平的排水管道),在井口下方向井口弯曲后继续延伸形成螺旋平台,平台上安装有气柱和触发装置。在井盖丢失后,触发装置检测到井口异常离位,打开电磁阀门给气柱充气,使气柱伸出井口一段距离,为附近人员提供警示,使其远离危险地段,若因各种原因导致人跌入井口,螺旋平台也能提供支撑保护。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口警示防护装置,包括竖井井壁、井口被井盖覆盖,井口下方竖井连通水平方向的排水管道,其特征是:在排水管道布置气管,气管为硬质管道, 其内部布置有电缆、电源和气源,气管在竖井向井口方向弯曲、气管在距离井口10-15cm处形成螺旋平台,该螺旋平台能够承受100-150公斤的力量;螺旋平台布置检测元件包括红外测距元件和气压传感器,红外测距元件检测井盖是否盖住,气压传感器则检测气管充气是否足够;螺旋平台的气管通过开口密封连接8个气囊;红外测距元件检测到井盖不存在则电磁阀门打开,气管对气囊充气,气囊胀鼓突出于路面以警示井盖丢失;电缆对红外测距元件、气压传感器和电磁阀门供电。
气管有电磁阀门,能够由检测元件的电信号来控制启闭。
气源的充气气压为1.2个标准大气压。电源的供电电压为12V直流电或者交流电。气管充气加压到1.2个标准大气压后,气压传感器将发送电信号,使电磁阀门关闭,停止充气;当气管气压在电磁阀门关闭后下降到1.1个大气压时,气压传感器将发送电信号,使电磁阀门开启,再次充气,通过气压传感器和电磁阀门使气管气压在工作时维持在1.1~1.2个标准大气压。气囊充气后形成气柱,气柱表面涂有荧光反光材料,并印有警示标语和紧急联系电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井盖被冲走或因各种原因异常离位时,气囊鼓胀形成突出于路面的气柱,起警示作用;同时,若还有人员踩入,井口下方的螺旋平台起到支撑作用,10-15cm的距离就类似于一级台阶,不会造成太大伤害,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员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1中:1.井口2.井盖,3.井壁,4.排水管道,5.气管,6.电源,7.气源,8.电磁阀门,9.螺旋平台,10.气囊,11.红外测距元件,12.气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350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输电线路防碰撞在线监测系统
- 下一篇:监测报警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