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定时器的被动踝泵运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30010.3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1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马芳芳;顾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龙涛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杆 转动连接 定时器 本实用新型 电动伸缩杆 移动装置 固定杆 连接板 运动器 横杆 时间控制器 上端 腿部 康复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定时器的被动踝泵运动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一侧安装有时间控制器,所述基座内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上固定有两个竖杆,且基座位于两个竖杆之间,所述两个竖杆相对一侧共同固定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两个竖杆上均固定有第二连接板,两个第二连接板的相对一侧均转动连接有L型杆,两个L型杆的相对一侧共同固定有固定杆,且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杆上。本实用新型能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调节,从而方便适应不同患者腿部长度,能有效进行固定,从而保证充分的进行踝泵运动,能自动控制运动时间,能在进行踝泵运动的同时使腿部进行运动,促进患者康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定时器的被动踝泵运动器。
背景技术
踝泵运动是预防下肢血栓有效的,经济实用的方法,简单易学,但很多患者并不重视,且运动时间及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很多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增加住院天数,易导致肺栓塞等并发症,且住院花费也随之增加。
为了更好的保护患者,促进患者的康复,用被动踝泵运动器来进行运动是一种常用手段,但是现有的被动踝泵运动器结构简单,不方便适应不同的患者,且不能再运动踝泵时,使腿部也运动,不能自动控制运动时长,不利于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带有定时器的被动踝泵运动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有定时器的被动踝泵运动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定时器的被动踝泵运动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一侧安装有时间控制器,所述基座内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上固定有两个竖杆,且基座位于两个竖杆之间,所述两个竖杆相对一侧共同固定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两个竖杆上均固定有第二连接板,两个第二连接板的相对一侧均转动连接有L型杆,两个L型杆的相对一侧共同固定有固定杆,且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杆上,两个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上均滑动套接有第三套筒,两个第三套筒相对一侧均固定有第一连接板,两个第一连接板的相对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筒,两个第一套筒内共同滑动套接有第一U型杆,所述第一U型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U型杆,所述第二U型杆的两端分别滑动套接有第二套筒,两个第二套筒分别固定在基座的下端两侧,所述第二U型杆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两个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U型杆的两端,两个第一套筒、两个第二套筒和两个第三套筒上均设有定位装置,两个第一套筒、两个第三套筒和两个L型杆上均设有固定装置。
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贯穿设置在两个第一套筒、两个第二套筒和两个第三套筒上的套环,六个套环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套筒、两个第二套筒和两个第三套筒上,所述套环内螺纹套接有第一螺纹杆,六个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套筒、两个第二套筒和两个第三套筒并延伸至两个第一套筒、两个第二套筒和两个第三套筒内,六个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压板。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两个第一套筒、两个第三套筒和两个L型杆上的缠绕带,所述缠绕带的一端固定有母贴,所述缠绕带的另一端固定有子贴,且母贴和子贴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所述基座内设有空腔,且伺服电机固定在空腔内的底部一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二螺纹杆转动连接在空腔内的一端侧壁上,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移动杆,所述空腔内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开口,两个开口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套筒的上端,所述移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开口并延伸至基座的两侧,两个竖杆分别固定在移动杆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一侧固定有提手。
优选地,两个第一套筒、两个第三套筒、两个L型杆、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30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床患者足部功能训练器
- 下一篇:一种医疗外科用可调节的腿骨拉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