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注射双模具注塑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38802.2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4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寒锐;陈梁鸿;黄旭伟;徐楚豪;郑德芳;叶俊峰;何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伟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2 | 分类号: | B29C45/12;B29C45/17;B29C45/64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卢梓雄;丁德轩 |
地址: | 515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模台 注塑设备 第二模 第一模 双模具 注射 模具设计 注射机构 浇注口 公模 合模驱动机构 注塑工艺要求 塑料制品 机械制造 降低设备 流道切换 生产效率 喷嘴 传统的 分流道 副模具 主流道 叠层 合模 可控 母模 射胶 分流 配合 生产 | ||
一种单注射双模具注塑设备,包括机架、注射机构、第一模台、中模台、第二模台、合模驱动机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中模台设置在第一模台与第二模台之间;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的母模分别安装在中模台的两侧面上,第一模具的公模安装在第一模台上,第二模具的公模安装在第二模台上;中模台设有浇注口、主流道、两条分流道和流道切换开关,浇注口与注射机构的射胶喷嘴连接。这种单注射双模具注塑设备跨越模具设计与机械制造两个领域,突破传统的叠层模具设计理念,提出独立的中模台及可控分流概念,配合两个独立的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在一个合模周期内完成两副模具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成本,满足大多数塑料制品的注塑工艺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成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单注射双模具注塑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塑成型设备每次只能配合一副模具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塑料制品的产量,更多的设备厂商研究了很多方法来解决,比如增加模具的穴数,设计具有多重分型面的叠层模具等。例如,本申请人在2015年7月13日提出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CN201510408058.4,其公开了一种斜式注塑机的模具进料机构及加料的方法,斜式注塑机的模具进料机构,包括注射机构,注射机构包括挤出机头,挤出机头一端连接挤出料筒,挤出料筒连接射胶喷嘴,所述挤出料筒相对于注塑料下落的方向倾斜设置,射胶喷嘴连接模具浇口,模具浇口设置在模具中板的上方,模具中板的外围设有至少两个模具型腔,经过射胶喷嘴的注塑料通过模具浇口分别进入不同的模具型腔。
上述发明专利CN201510408058.4虽一次能够生产出至少两个制品,提高生产效率,并从模具中板向两侧的模具型腔进料,各型腔压力平衡性好,制品废品率低。但其中的“模具中板”实际上是叠层模具中的一个共用模具层,是多重分型面的叠层模具其中的一层,即是将模具中板的两个侧面直接制作成两个模具腔(一般是母模),另外配合两个公模进行合模注塑成型,一次性注塑两个塑料制品。这种注塑成型设备的结构存在如下缺陷:
(1)模具中板为共用模具层,两个模具腔与模具中板是一体成型,当需要更换其中一个时,需要全部进行更换、重新设计,无疑大幅度增加了生产厂家的模具成本;
(2)由于模具中板设置一个用于分流的共用流道,注塑时直接通过共用流道分流给两个模具腔,无法实现单模注塑,当要注塑的塑料制品体积较大时,对熔胶部分的挤出料筒要求更大,在挤出料筒的熔胶无法满足注塑两个塑料制品要求的情况下,还需重新设计、更换挤出料筒,这无疑大幅度增加了生产厂家的设备成本;
(3)在目前注射速度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由于在模具中板中通过共用流道进行直接分流,其注射速度减半,很难满足大多数塑料制品的注塑工艺要求。
上述的三个缺陷也是一般叠层模具的普遍缺陷,长期以来都无法得到较好的解决,究其原因是:模具的设计与机械制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机械制造一般依据设计好的模具来构造能够合模注塑的注塑设备,而模具设计工程师则只是按客户的要求设计各种形状的模具,因此,模具工程师也只能一直沿袭叠层模具的设计理念,从来没有人突破模具设计与机械制造的壁障,跨越两个领域来考虑注塑设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注射双模具注塑设备,这种单注射双模具注塑设备能够在一个合模周期内完成两副模具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设备成本,满足大多数塑料制品的注塑工艺要求。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伟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伟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38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冰箱开门组件模具模胚结构
- 下一篇: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