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现浇组合钢筋混凝土桥墩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69673.6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7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魏洋;徐扬;柏佳文;端茂军;李国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墩 预制钢筋混凝土 现浇 预制 空心柱 钢筋混凝土桥墩 钢筋混凝土 核心混凝土 浇筑 超高性能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包裹 钢筋骨架 桥墩结构 整体形成 薄壁片 搭接处 叠合区 连接筋 外缘环 中空的 搭接 叠合 多片 环向 内腔 填入 预埋 机械化 成型 保证 | ||
一种预制‑现浇组合钢筋混凝土桥墩,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钢筋骨架、现浇核心混凝土,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为抗压强度大于100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先浇筑成型的钢筋混凝土薄壁片材,多片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沿着桥墩截面的四周外缘环向搭接布置,两两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的搭接处浇筑后浇叠合区混凝土包裹预埋连接筋连接相邻两片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环向整体形成中空的桥墩空心柱,现浇核心混凝土填入桥墩空心柱的内腔,并与桥墩空心柱形成为整体。本实用新型为叠合型桥墩结构,采用预制与现浇结合的工艺,保证钢筋混凝土预制桥墩的整体性,具有现场机械化程度高,工期短,整体性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墩结构,尤其是一种预制-现浇组合钢筋混凝土桥墩,属于土木工程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桥梁建设中的桥墩施工大多采用现场浇筑的施工工艺,该方法具有施工简单、施工工艺成熟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中小桥梁的桥墩建造中。然而该施工方法的施工周期长、现场湿作业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大,直接影响了当地道路的通行能力。此外,桥墩现浇施工导致工程的模板、支架消耗量巨大,极大的提高了工程建设成本,违背了当今建筑工业化、绿色施工、低碳建设的要求。为了应对现浇核心混凝土桥梁施工的缺陷,使用预制装配式桥梁已成为桥梁建设的发展趋势。装配式桥墩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拼装技术,提高了机械化施工水平,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有利于环境保护。现有的桥墩预制拼装技术一般采用将桥墩整体分节预制再到现场拼接,预制桥墩节段的自重对上下节段间连接影响较大。此外,采用干接缝连接拼装预制桥墩节段,易导致桥墩整体性不足,采用湿接缝连接拼装预制桥墩节段存在周期较长,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现浇组合钢筋混凝土桥墩,为克服传统预制桥墩的整体性不足的问题,将上下连接的预制桥墩节段改为环向连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叠合布置核心钢筋混凝土形成整体,融合了预制和现浇两种施工方法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性桥墩结构,以期解决如今现浇桥墩结构施工周期长、高耗能的缺点,以及现有预制桥墩结构连接整体性不足的缺陷,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为桥墩现场浇筑提供模板骨架,预留后浇叠合区加完成环向拼接,并与现浇核心混凝土形成叠合型结构,保证钢筋混凝土预制桥墩的整体性,该结构现场机械化程度高,工期短,整体性好。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现浇组合钢筋混凝土桥墩,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钢筋骨架、现浇核心混凝土,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为抗压强度大于100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先浇筑成型的钢筋混凝土薄壁片材,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内表面设置凹凸、喷砂、划毛或栓钉的粘结构造,两两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的连接部位设置若干预埋连接筋,多片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沿着桥墩截面的四周外缘环向搭接布置,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的预埋连接筋交错搭接,两两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的搭接处浇筑后浇叠合区混凝土包裹预埋连接筋连接相邻两片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环向整体形成中空的桥墩空心柱,钢筋骨架布置于桥墩空心柱内部,钢筋骨架与桥墩空心柱的下端固定于承台之上,现浇核心混凝土填入桥墩空心柱的内腔,完全包裹钢筋骨架,并与桥墩空心柱形成为整体,盖梁与现浇核心混凝土及桥墩空心柱形成的整体相连。
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由抗压强度100~180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先浇筑成型的混凝土薄壁片材,其厚度≤50cm,其横截面形状任意。
所述的桥墩空心柱由多片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沿着桥墩截面的四周外缘环向连接而成的多边形空心柱、圆形空心柱或异形空心柱。
所述的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桥墩片的预埋连接筋采用焊接、绑扎、套筒或销插连接,后浇叠合区混凝土的强度应大于现浇核心混凝土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696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强U肋
- 下一篇:一种便于更换耐磨材料的耐候钢球型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