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66321.8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7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厚生;张延年;高忠慧;吴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胡月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轴 限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桥面底面设置连接板,在右支撑上杆侧壁设置通孔,距离右支撑上杆左侧壁3‑4cm设置转盘,距离转盘左侧3‑4cm对称设置左支撑上杆,左、右支撑上杆分别与相应侧的桥面上的连接板底面连接,顶部支撑与转盘顶面中心处焊接;桥墩顶面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与桥墩紧贴并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左、右支撑下杆对称位于转盘两侧,前脚、后脚支撑均由水平杆和斜杆组成,前、后脚支撑的斜杆分别与前、后轴承连接,水平杆紧贴桥墩,前、后脚支撑限位分别位于前、后脚支撑水平杆顶端1‑2cm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震后可减少维修工作,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桥梁作为交通线上的枢纽工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延伸长度上都在快速增长。而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桥梁一旦在地震中发生落梁破坏将使整个交通网络陷入瘫痪。
我国桥梁抗震设计主要是强调墩体的强度,如何使墩体在地震中不发生倒塌。所采用的防落梁构造主要是在墩体上固定设置防落梁挡块,以将梁体的纵向位移量和横向位移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是,由于梁体与墩体、梁体与梁体之间缺乏联系,当烈度较高的地震来袭时,受梁体剧烈晃动的冲击,防落梁挡块易发生剪切破坏而失效,产生落梁破坏。
桥梁抗震设计是桥梁施工的关键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地震对桥梁的破坏显得尤为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震后可减少维修工作,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轴式限位装置,包括桥面、桥墩、连接板、连接螺栓、支撑下杆、前轴承、转盘、前螺母、支撑上杆、后轴承、后螺母、前脚支撑、后脚支撑、顶部支撑、前脚支撑限位、后脚支撑限位,桥面底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40-50cm处各设置一个连接板,位于桥面的连接板顶面与桥面底面紧贴,并通过连接螺栓固定,支撑上杆为两个,分别为左支撑上杆和右支撑上杆,在右支撑上杆侧壁,距离右支撑上杆顶面3-4cm处,设置通孔,距离右支撑上杆左侧壁3-4cm设置转盘,转盘右侧与右支撑上杆左侧壁对应,转盘形状为椭圆,距离转盘左侧3-4cm对称设置左支撑上杆,转盘左侧壁与左支撑上杆右侧壁对应,左、右支撑上杆分别与相应侧的桥面上的连接板底面连接,后轴承依次穿过左支撑上杆、转盘、右支撑上杆后通过后螺母固定,后轴承外端距离支撑上杆3-4cm;顶部支撑与转盘顶面中心处焊接;支撑下杆为两个,分别为左支撑下杆和右支撑下杆,前轴承依次穿过左支撑下杆、转盘、右支撑下杆后通过前螺母固定,前轴承外端距离支撑下杆3-4cm;桥墩顶面距离左右两侧边缘20-30cm处各设置一个连接板,位于桥墩的连接板底面与桥墩顶面紧贴并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左、右支撑下杆对称位于转盘两侧,且距离转盘侧壁3-4cm,左、右支撑下杆分别与桥墩连接板顶面连接;前脚支撑、后脚支撑均由水平杆和斜杆组成,前脚支撑和后脚支撑的斜杆分别与前轴承、后轴承连接,水平杆紧贴桥墩,前脚支撑限位、后脚支撑限位分别位于前脚支撑、后脚支撑水平杆顶端1-2cm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下杆和支撑上杆的抗剪强度70-80Mpa。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轴承和后轴承的抗剪强度70-80Mpa。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盘的抗剪强度70-80Mpa。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盘抗压强度50-60Mpa。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轴承、后轴承均采用镍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螺母、后螺母的直径均为10-12cm。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杆与斜杆之间的夹角为135°-145°。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663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