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身纤体衣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1212.1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8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栩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娅茜内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B9/08 | 分类号: | A41B9/08;A41B1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裆部 臀部 一体设置 搭接件 固连 后片 塑身 纤体 束腰部 缝合 本实用新型 均匀设置 舒适度 松紧度 位置处 穿入 套头 胸部 身高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身纤体衣,该塑身纤体衣包括一体设置的塑胸部、束腰部和包臀部,还包括裆部;所述的包臀部包括处于腹侧的前片和处于背侧的后片,所述的裆部的其中一端与后片一体设置或相缝合,所述的裆部的另一端与前片通过至少两个搭接件固连,所有搭接件沿前片朝束腰部均匀设置。本申请不再将裆部与包臀部一体设置,裆部仅与包臀部后片一体设置或相缝合,而与包臀部前片则需要通过搭接件固连,如此穿着时不仅可以直接套头穿入,更加方便;而且通过将裆部与处于前片不同位置处的搭接件固连,可以随时调节裆部松紧度,穿着时舒适度更高,同时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身内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身纤体衣。
背景技术
塑身纤体衣是一种功能性服装,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立体剪材制成,其采用弹性面料,依人体曲线剪裁,紧贴皮肤,用于调整体内脂肪分布,塑造优美曲线,对丰胸、收腹、减腰、提臀、美腿效果及其明显,更显出女人的性感迷人。
塑身衣是根据“脂肪可流动性”原理,改变了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不仅进行局部形体调整,而且通过将身体的各部位(如腋下的副乳、胃、腹、腰、背等部位)多余的脂肪转移,收拢到合适的位置,使身材凹凸有致,从而达到瘦身美体的功效。由于中国有95%的女性缺乏美体知识,长期穿着海绵文胸及裁剪不科学的内衣,造成原本属于胸部的脂肪,大量流失到腋下,胃部及背部。调整型内衣的主要目的是将背、肩、腋下的赘肉转移到前胸,使胸形圆润、饱满;通过内衣对背部、腰部方面的设计,使身材挺拔,避免含胸、驼背和胃下垂。
塑身纤体衣一般包括塑胸部、束腰部和包臀部,塑胸部、束腰部和包臀部是一体设置的,在穿着时将塑身纤体衣自腿部向上穿起。这种设计的虽然整体上较为紧致美观,但穿着和如厕皆不方便,而且裆部经常会较为紧张,引起下体不适。
有的塑身纤体衣会在包臀部的裆部设置开档口,然后在塑身纤体衣外侧再穿着单独的内裤,以解决如厕问题。然而多层紧身穿着同样会引起不适,而且臀部脂肪极易从开档口处挤出,难以达到对臀部的塑形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便于穿着、可调节裆部松紧度的塑身纤体衣。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塑身纤体衣,包括一体设置的塑胸部、束腰部和包臀部,还包括裆部;所述的包臀部包括处于腹侧的前片和处于背侧的后片,所述的裆部的其中一端与后片一体设置或相缝合,所述的裆部的另一端与前片通过至少两个搭接件固连,所有搭接件沿前片朝束腰部均匀设置。
本申请不再将裆部与包臀部一体设置,裆部仅与包臀部后片一体设置或相缝合,而与包臀部前片则需要通过搭接件固连,如此穿着时不仅可以直接套头穿入,更加方便;而且通过将裆部与处于前片不同位置处的搭接件固连,可以随时调节裆部松紧度,穿着时舒适度更高,同时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
在上述的塑身纤体衣中,所述的搭接件包括缝合在裆部上的一排搭钩,以及缝合在前片上的一排搭扣,搭钩和搭扣一一对应设置。
在上述的塑身纤体衣中,每排搭扣中有至少三个搭扣。
在上述的塑身纤体衣中,所述的裆部由双层面料制成,内层面料采用银纤维面料。银纤维面料制成的裆部不仅质量好,而且具有优异的抗菌、防臭效果,柔软健康呵护女性私密部位,吸湿排汗给女性带来清新干爽的私处环境,穿着舒适度更高。
在上述的塑身纤体衣中,所述的束腰部的腹部侧由双层面料织成,内侧面料的弹性比外侧面料的弹性差。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束腰部的收腹作用。
在上述的塑身纤体衣中,所述的塑胸部包括无袖本体,无袖本体上设有两片托胸片,两托胸片之间设有弹性连接带。弹性连接带可以提高托胸片对胸部的聚拢效果。
在上述的塑身纤体衣中,所述的弹性连接带有至少两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娅茜内衣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娅茜内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1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