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结机台车车轮在线自动加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36582.9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5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康明;张富强;陈辉;陆夕云;王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21/08 | 分类号: | F27B21/08;F16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赵海波;孙燕波 |
地址: | 2144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油接头 烧结机台车 液压推杆 支撑座 自动加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 外侧设置 移动小车 进油口 内端 支架 车轮 油泵 润滑效果 直线导轨 直线轨道 自动加油 组件包括 加油泵 运行时 油管 遗漏 搁置 加油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结机台车车轮在线自动加油装置,它包括左右两根直线导轨,直线轨道上设置有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搁置有液压推杆,所述支撑座外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液压推杆内端设置有加油接头组件,所述加油接头组件包括第一加油接头和第二加油接头,所述第二加油接头固定安装于液压推杆内端,所述第一加油接头和第二加油接头相配合,所述支架外侧设置有加油泵,所述第二加油接头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加油泵与进油口之间通过油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在烧结机台车运行时实现自动加油,润滑充分,提高润滑效果,避免因烧结机台车数量多、位置不同而导致的加油遗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油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烧结机台车车轮在线自动加油装置,属于冶金烧结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烧结机车轮加油,主要是依靠加油小车通过人工逐台加油,由于在烧结机台车运转过程中加油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故大多安排在定修停机期间作业。由于烧结机台车数量较多(以360平米烧结机为例,一台烧结机,台车车轮数量为592个),且停机时烧结机台车车轮处于不同的位置,如点火器下方位置,头尾弯轨位置,下轨道位置等部位,无法实施加油作业。能通过人工加油的只有水平轨道上面的部分台车,剩下部分需等待下次停机时才能实施加油,这种加油模式需多次停机加油,且部分台车会出现重复加油的状况,而部分台车则未加油到位,台车车轮润滑不充分,容易造成轴承损坏。另外停机时进行加油作业,烧结机台车车轮处于静止状态,不利于润滑油的充分填入,影响实际润滑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且润滑效果好的烧结机台车车轮在线自动加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烧结机台车车轮在线自动加油装置,它包括烧结机台车轨道,所述烧结机台车轨道外侧左右平行设置有两根直线导轨,左右两根直线导轨上设置有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搁置有液压推杆,所述支撑座外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液压推杆外端与支架相铰接,所述液压推杆内端设置有加油接头组件,所述加油接头组件包括第一加油接头和第二加油接头,所述第一加油接头安装于烧结机台车车轮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加油接头固定安装于液压推杆内端,所述第一加油接头和第二加油接头相配合,所述支架外侧设置有加油泵,所述第二加油接头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加油泵与进油口之间通过油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压推杆沿水平方向布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油接头与烧结机台车车轮之间通过丝牙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油接头和第二加油接头之间通过凹凸锥面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油接头左侧面设置为凹锥形面,所述第二加油接头右侧面设置为凸锥形面,所述第一加油接头的凹锥形面与第二加油接头的凸锥形面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油接头与液压推杆之间通过法兰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压推杆外端与支架之间通过球面相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油泵外侧设置有检测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检测控制装置位于移动小车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烧结机台车车轮在线自动加油装置,其结构简单、小型且轻量化、使用操作方便,可在烧结机台车运行时实现自动加油,润滑充分,提高润滑效果,避免因烧结机台车数量多、位置不同而导致的加油遗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烧结机台车车轮在线自动加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移动小车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365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热矿山炉框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