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沟渠与管道的过滤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6244.7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2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南京伟;赵宏伟;段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思普德勘测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重庆智慧之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4 | 代理人: | 孙方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渝北区黄***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池 渡槽 第二侧壁 第一侧壁 过滤网 垃圾池 漂浮物 沟渠 本实用新型 第三侧壁 顶部设置 固体垃圾 管道堵塞 管道连接 灌溉管道 坚固耐用 农村地区 有效处理 漏水 侧壁 底面 浆砌 通水 埋设 堵塞 垃圾 修建 | ||
很多农村地区早期修建的灌溉渠多采用浆砌条(块)石,坚固耐用,但是渡槽部分容易漏水,因此采用在原渡槽内埋设管道,因灌溉渠在通水初段时间,会有大量固体垃圾、漂浮物,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这些垃圾及漂浮物在进入管道后,会将管道堵塞。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沟渠与管道的过滤池,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底面构成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连接灌溉渠和灌溉管道,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垃圾池;所述过滤池顶部设置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自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垃圾池方向倾斜。解决现在灌溉渠与管道连接时容易堵塞管道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水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沟渠与管道的过滤池。
背景技术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在农村农业投入力度逐渐增大,很多农村地区早期修建的灌溉渠多采用浆砌条(块)石,坚固耐用,与现代化灌溉设施多采用抽水灌溉相比,采用自流灌溉,灌溉成本低,因此得以保留。但沟渠通过低洼地带所修建的渡槽则在长时间的自然侵蚀下出现漏水、渡槽支墩垮塌的现象。处理这一问题最经济合理的方式一般是采用在原渡槽内埋设管道,因灌溉渠在通水初段时间,会有大量固体垃圾、漂浮物,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这些垃圾及漂浮物在进入管道后,会将管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沟渠与管道的过滤池,解决现在灌溉渠与管道连接时容易堵塞管道等问题,在原有设施基础上进行改造,成本低,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连接沟渠与管道的过滤池,其特征在于,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底面构成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连接有灌溉渠和灌溉管道,所述过滤池通过所述第二侧壁与垃圾池隔开;所述过滤池的顶部设置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自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垃圾池方向倾斜;所述灌溉渠底面高于所述过滤网,所述灌溉管道设置于所述过滤网下方并连接所述过滤池,所述灌溉管道设有闸门;所述第一侧壁上部内壁上设置多个喷头,所述喷头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过滤池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壁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为金属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灌溉渠连接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灌溉管道连接所述第四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灌溉渠连接所述第三侧壁或第四侧壁,所述灌溉管道连接所述第一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池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所述第一过滤池的第四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池的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上部为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池低于所述第一过滤池。
进一步的,所述灌溉渠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池的第三侧壁,所述灌溉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过滤池的第四侧壁或第一侧壁。
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沟渠与管道的过滤池,其有益效果在于:
1)经过过滤网过滤后有效避免了管道堵塞的问题。
2)直接在原有灌溉渠上进行改进,成本低,改造方便,使用方便。
3)设计两个过滤池,集过滤、沉淀于一体,过滤更彻底,从根本上改进了管道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沟渠与管道的过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沟渠与管道的过滤池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沟渠与管道的过滤池B-B方向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思普德勘测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思普德勘测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62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岗石的污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带有铝屑的冷却液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