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尾门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91872.8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2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尹燕军;王龙;廖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44 | 分类号: | E05F15/44;E05F15/611;E05B83/18;B60J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瑞 |
地址: | 52831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尾门 驱动装置 电容式感应装置 防夹 控制装置 门锁装置 预设位置 感应信号控制 外界环境因素 本实用新型 参数值确定 车身本体 电性连接 关闭动作 距离减小 情况判断 数值控制 压伤 装设 损伤 运转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尾门系统,电容式感应装置装设于电动尾门;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电容式感应装置及门锁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门锁装置的状态和驱动装置的运转情况判断电动尾门是否到达预设位置,从而确定根据感应信号控制驱动装置防夹或根据流经驱动装置的电流参数值控制驱动装置防夹。如此,可在未到达预设位置,利电容式感应装置确定防夹,人体或物体不会受到电动尾门的压力,可避免压伤或损伤。且当电动尾门执行关闭动作,其与车身本体之间的距离减小到一定程度,根据流经驱动装置的电流参数值确定电动尾门是否防夹。解决了电容式感应装置的感应精度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而降低的问题,控制更为精确。还提供一种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锁防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尾门防夹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便捷工具,各种各样的汽车厂家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赢得客户的青睐,改进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例如,汽车电动尾门,人们通过遥控开关发送命令即可控制电动尾门打开或关闭,因其使用便利而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电动尾门系统防夹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接触式防夹,利用电动尾门的阻力的变化,再跟防夹力进行比较,做出防夹判断。但如此人体或目标物体需要承受一定压力后,防夹功能才会被触发,导致人体被夹发生疼痛感,或目标物体发生损坏。
另一种方式是侦测电流防夹,具体通过侦测支撑杆的驱动电流,根据驱动电流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触发防夹功能。但在电动尾门的不同位置力臂不同,防夹力值不同,防夹力控制较难,从而导致预设阈值的设定精确度不高,预设阈值过大容易发生压伤,预设阈值过小容易产生误操作。
上述的两种电动尾门的防夹方式,无法兼顾良好的防夹智能化和较高的防夹精确性,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设计中的汽车电动尾门无法兼顾良好的防夹智能化和较高的防夹精确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电动尾门防夹系统及车辆。
一种电动尾门系统,包括:
驱动装置,连接于车辆车身及电动尾门之间;
电容式感应装置,装设于电动尾门,用以响应于目标物靠近或接触电动尾门产生感应信号;
门锁装置;
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电容式感应装置及所述门锁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门锁装置的状态和所述驱动装置的运转情况判断电动尾门是否到达预设位置,从而确定根据所述感应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防夹或根据流经驱动装置的电流参数值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防夹。
上述电动尾门系统,可根据门锁装置的状态和驱动装置的运转情况判断电动尾门是否到达预设位置,并在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防夹方式。在未到达预设位置,通过感应装置感应人体或物体,是否靠近或接触而产生感应信号,控制装置根据该感应信号确定是否防夹,从而控制驱动装置执行相应的动作。如此,人体或物体不会受到电动尾门的压力,可避免压伤或损伤,感应精度高。且当电动尾门执行关闭动作,其与车身本体之间的距离减小到一定程度,通过门锁装置的状态和驱动装置的运转情况确定电动尾门的位置,并根据流经驱动装置的电流参数值确定电动尾门是否防夹。此时,解决了电容式感应装置的感应精度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而降低的问题,控制更为精确,从而进一步提高防夹精度,可有效避免误动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当电动尾门到达预设位置时根据流经驱动装置的电流参数值确定电动尾门是否防夹,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使电动尾门执行开启动作或关闭动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当电动尾门未到达预设位置时根据所述感应信号确定电动尾门是否防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18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