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吸痰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7119.7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6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霞;张茹;冯雪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红霞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林丽英 |
地址: | 712000 陕西省咸***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痰管 图层 负压吸引器 色调 新型吸痰 吸痰 本实用新型 患者口部 接头连接 逐渐递减 紧靠 连通 明度 贴设 标注 体内 递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吸痰管,包括吸痰管接头、吸痰管本体以及负压吸引器,所述吸痰管本体包括用于与吸痰管接头连接的前端以及用于插入患者口部的末端,所述吸痰管本体的前端与所述吸痰管接头的一端连通,所述吸痰管接头的另一端与负压吸引器连接,所述吸痰管本体上设有刻度,所述刻度由吸痰管末端开始标注至吸痰管的前端,所述吸痰管本体上还设有若干组图层,若干组图层由吸痰管的末端到前端依次紧靠贴设,每一组图层包括有若干种色调,每一色调对应刻度上一厘米的范围,并且若干组图层的色调的明度逐渐递减或递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在离患者较远的情况下,精准的判断出吸痰管插入患者体内的深度,大大提高了吸痰效率以及吸痰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型吸痰管。
背景技术
吸痰管目前主要用于临床上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痰液或者粘性分泌物的常用设备,吸痰管由患者口部插入,而吸痰管插入的深度需要根据不同患者进行判断,对于婴儿或年龄较小的儿童的患者,吸痰管插入深度相对于成年患者的插入深度较浅,目前对于不同患者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只能依靠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来判断,由于缺少衡量吸痰管插入患者体内的整体长度,吸痰管插入过深容易损伤气道黏膜导致出血感染,吸痰管插入深度不够则吸痰的效果不佳,对患者起不到应有的帮助,因此医护人员只能多次谨慎的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吸痰操作繁琐复杂,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目前传统的吸痰管虽然刻有刻度,但由于要精准把握吸痰管插入的深度,需要医护人员近距离的靠近患者的口部对吸痰管上的数值进行读数从而确定吸痰管插入的深度,若患者咳嗽咳出的痰液易喷到医护人员的面部,使得医护人员受到感染。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吸痰管,其具有操作简单且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直观、准确并且具有保护医护人员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吸痰管,其中,包括吸痰管接头、吸痰管本体以及负压吸引器,所述吸痰管本体包括用于与吸痰管接头连接的前端以及用于插入患者口部的末端,所述吸痰管本体的前端与所述吸痰管接头的一端连通,所述吸痰管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吸引器连接,所述吸痰管本体上设有刻度,所述刻度由吸痰管末端开始标注至吸痰管的前端,所述吸痰管本体上还设有若干组图层,若干组图层由吸痰管的末端到前端依次紧靠贴设,每一组图层包括有若干种色调,每一色调对应刻度上一厘米的范围,并且若干组图层的色调的明度逐渐递减或递增。
进一步,每一图层包括十个色调,十个色调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灰、白。
进一步,所述吸痰管本体包括第一吸痰管、第二吸痰管以及第三吸痰管,所述第一吸痰管的末端为吸痰结构,所述第一吸痰管的前端与第二吸痰管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吸痰管的前端与第三吸痰管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吸痰管的前端与所述吸痰管接头连接,所述图层包括第一图层、第二图层以及第三图层,所述第一吸痰管对应第一图层,所述第二吸痰管对应第二图层,所述第三吸痰管对应第三图层。
进一步,所述吸痰管上还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套设在所述吸痰管本体上,所述保护罩包括防护口罩以及伸缩连接管,所述防护口罩与所述伸缩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吸痰管接头连接。
进一步,所述伸缩连接管为塑料软管。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吸痰管,通过吸痰管与负压吸引器连接,使得吸痰管具备吸痰的吸力,再通过吸痰管上的刻度,以及吸痰管上的若干种色调,每一色调对应相应的刻度,从而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时能远距离的、准确的、安全快速的进行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在离患者较远的情况下,精准的判断出吸痰管插入患者体内的深度,进而在保护患者的同时也有效的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大大提高了吸痰效率以及吸痰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红霞,未经陈红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71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清肺排痰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精准计量的防损伤吸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