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零部件铰接处的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9899.1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5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于沛;卫斌;管世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C11/12 | 分类号: | F16C11/12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庞庆芳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杆 缓冲装置 铰接头 汽车零部件 铰接处 支撑板 缓冲力 弯曲缓冲 受力 零部件 有效防止汽车 本实用新型 汽车配件 铰接 断开 转动 | ||
用于汽车零部件铰接处的缓冲装置,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汽车零部件上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通过第一铰接头和第二铰接头铰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杆与第一铰接头之间设有可产生直线缓冲力的第一缓冲装置,第二连接杆与第二铰接头之间设有可产生直线缓冲力的第二缓冲装置,第一连接杆靠近第一铰接头处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连接杆靠近第二铰接头处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可产生弯曲缓冲力的第三缓冲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产生直线缓冲力和可产生弯曲缓冲力的缓冲装置可有效防止汽车零部件铰接处受力断开和脱落或因受力转动而使零部件发生碰撞的汽车零部件铰接处的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汽车零部件铰接处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安装时常采用铰接直接将两个零部件连接在一起。但是铰接属于刚性连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受力过猛时铰接会受力在铰接处拉扯或者转动。当零部件铰接处拉扯时有可能造成连接在一起两个零部件在铰接处发生断开的情况,造成零部件脱落,给汽车行驶带来危险。在零部件受力在铰接处转到时,有可能使铰接在一起的两个零部件因转动发生碰撞,会对零部件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解决现有铰接在一起的汽车零部件在受到外力时,铰接处容易发生拉扯或者转动,可能造成零部件脱落或者损坏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产生直线缓冲力的第一缓冲装置、第二缓冲装置可有效防止汽车零部件铰接处受力断开和脱落,同时设置可产生弯曲缓冲力的第三缓冲装置有效防止汽车零部件铰接处因受力转动而使零部件发生碰撞的汽车零部件铰接处的缓冲装置。
技术方案为:包括汽车零部件上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通过第一铰接头和第二铰接头将两个汽车零部件铰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杆与第一铰接头之间设有可产生直线缓冲力的第一缓冲装置,第二连接杆与第二铰接头之间设有可产生直线缓冲力的第二缓冲装置,第一连接杆靠近第一铰接头处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连接杆靠近第二铰接头处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垂直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设置,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可产生弯曲缓冲力的第三缓冲装置。
优选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杆及第一套管两侧的第一弹簧,第一套杆可套接在第一套管内部,第一套管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一套杆与第一铰接头固定连接,且第一套管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杆的宽度,第一套杆的宽度小于第一铰接头的宽度,第一连接杆与第一铰接头通过第一弹簧固定,第一弹簧处于静止状态的长度大于第一套管的长度。
优选地,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第二套管、第二套杆及第二套管两侧的第二弹簧,第二套杆可套接在第二套管内部,第二套管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二套杆与第二铰接头固定连接,且第二套管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杆的宽度,第二套杆的宽度小于第二铰接头的宽度,第二连接杆与第二铰接头通过第二弹簧固定,第二弹簧处于静止状态的长度大于第二套管的长度。
优选地,第三缓冲装置为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一端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三弹簧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第一铰接头和第二铰接头上均粘结有硅胶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汽车零部件铰接处的缓冲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汽车零部件连接杆与铰接头之间设置可产生直线缓冲力的缓冲装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外力时,缓冲装置可抵消部分外力,防止铰接处因受外力而发生拉扯造成断裂或者零部件脱落的问题,保证了汽车的行驶安全;
2、在汽车行驶中受到外力时汽车零部件可能会绕铰接处转动,在铰接在一起的汽车零部件的连接杆直接设置可产生弯曲缓冲力的缓冲装置,可有效防止两个铰接在一起的汽车零部件在受力绕铰接处转动时零部件发生碰撞的问题,保护零部件不受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98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